本文目录一览:
蕴含哲理的诗句及意义
一、唯物论:
1、【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辩证法:
3、【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4、【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5、【题目】八阵图 (唐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6、【题目】观书有感 (宋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7、【题目】拟古 (明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8、【题目】论诗 (清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9、【题目】草 (唐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10、【题目】寄兴 (宋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11、【题目】雪梅 (宋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12、【题目】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
13、【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 (明 杨基)
【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14、【题目】赤壁 (唐杜牧)
【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15、【题目】蚁 (唐元稹)
【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16、【题目】读《陈蕃传》(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哲理】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懂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
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陈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有关哲理的诗句及蕴含的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bai时的哲理.
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35句带有哲理的诗句和蕴含的哲理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哲理】想看的远,就要站得更高。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哲理】由于我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或因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到的事物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想看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我们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限制,摆脱主观的的偏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综合分析。
3.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哲理】在解决事情上要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蛇有七寸,在头之下,腹之上,觑得清,击得重,制其要害之处,得之矣”,也是同样的道理。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哲理】生活中总有一些残缺与遗憾,没有什么生来就是完美的,也不是什么事都能百分之百的圆满,世事无常,不要太执拗。
5.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哲理】盛和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时间不等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哲理】当追求自己的真理时,急于求成的焦虑会被放大,会忽略身边的,也许,静下心来思忖,就会发现,真理其实就在眼前。
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哲理】当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陷入迷途,顿生茫茫之感。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8.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哲理】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光阴转瞬即逝,不努力,就浪费了。唯有在光阴中刻上勤奋的标记,时间才最有意义。
9.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生年不满百》
【哲理】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千万年的忧愁。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黑夜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能不负时光。
10.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方岳《别子才司令》
【哲理】人情隔膜,知己难求。正如《红楼梦》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11.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哲理】世间万物皆自然,人也是一样,不要太去在意得失,要顺其自然,乐观面对。
1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哲理】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最美好的风景,往往最短暂。
13.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哲理】看似最平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不容易,却饱尝艰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精妙的东西,看起来最简单。
1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哲理】读书正像我们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保持澄澈清明。只有思想保持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方能才思不断。
15.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
【哲理】不去关注那些闲事,便无闲事缠身。不议他人是非,就不会卷入是非之中。
16.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古九首·明月皎夜光》
【哲理】友人当年信誓旦旦,如今发达后,转眼就不认人。世态炎凉的事太多了,背叛从来就存在。只有在背叛中振作起来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17.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18.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初出城留别》
【哲理】生来无故乡,只要心安之处,即是故乡。如能随遇而安,则无往不快。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lizhigushi.com]。
19.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
【哲理】不要被假象所蒙蔽,而要从本质上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20.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哲理】云飘在天上,水只能呆在瓶中,不同的眼界,不同的结局。 同一类的事物,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一样的行为作风。
21.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杜荀鹤《泾溪》
【哲理】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平衡的航道,容易令人丧失警惕,悲剧发生更多。在最有把握的时候麻痹大意,就会失败。
22.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苏麟《断句》
【哲理】想要得到好处或是要成功,首先得占据有利位置。
2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哲理】读书人以书为师,可以从书本里得到很多知识和道理,但仅仅通过书本得到的知识,又是不完整和不深刻的,无论学得多少,心里都终会觉得浅薄。想要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出真知。
24.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李冶《八至诗》
【哲理】最近的也是最远的,最深的也是最浅的。世事皆是相对的,爱有多深,恨也有多深。
25. 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哲理】人外有人,天外天,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最厉害的那一位,世界那么大,还有比你更厉害的。
26.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哲理】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若想要成功,必须勤奋。若想要积累财富,必须戒掉奢华。
2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哲理】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所吓倒,损失是常有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胜利总是会和勇敢者同在。
2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哲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惟有时间永恒。面对时光的变幻,人事的变迁,我们终要学会一个人面对。
29.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郑伯熊《枕上》
【哲理】暴风骤雨虽然来势凶猛,却不能超过一天。越大的困难,其持续的时间也越短。为人处世也是这样,所有的激进行为持续时间都不会太长。
30.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哲理】一个人只要能做到修身自好,气质自然自内而外涌出,好酒不怕巷子深,声名自然能够远扬,何须借助他人?
31.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哲理】不到最后,胜负不会见分晓。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最后,才有胜的希望。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哲理】人生,就如同鸿雁踏泥一般,在雪地留下爪痕,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接着又飞走了。人生的遭遇就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
33.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刘基《田家》
【哲理】衣服和食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要通过辛勤劳动得来。好生活,都需要通过努力得来。懒汉坐家等,永远也等不来好日子。
34.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古诗》
【哲理】甜的瓜是从苦蒂中长出,好吃的枣子生于荆棘丛中。美好的东西,都是从苦中来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35.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赵翼《论诗》
【哲理】矮人看戏,什么都没看到,只是附和别人的说法。独立思考很重要,人云亦云不可取
富含哲理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哲理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
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
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