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24小时接单的黑客,黑客业务,黑客怎么找,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魏韩灭智残局破解(秦灭魏残局破解)

本文目录一览:

当年晋国三家大夫智、韩、魏为何联合攻打赵氏?

这要从晋国的国内情况说起,虽说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大的一个诸侯国,但是晋国这个国家是由当时的六个大夫把持着国内的一切权力。并且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争斗,赵,魏,韩,智灭掉了其余的两家,所以从原本的六大夫掌权变成了现在的四大夫掌权。

并且这四个大夫当中实力最强大的是智,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实力最强大的都想要把其他三个给吞并掉,当然这智也不例外。恰巧这个时候,赵和智这两个士族是非常不对付的,每一方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眼中钉和肉中刺,都想把他除之而后快。

再加上当时智伯的上位,更是让争斗上升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于是智伯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去联合魏,韩这两个大夫去打压赵氏,想着先把赵氏给吞并了以后,然后再回过头来吞并魏和韩。但是最后他的如意算盘打破了,可以说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当时智伯已经把当时已经把赵族的族长逼到了晋阳这个地方,他依然的不依不饶,想要把赵进行一个灭族。

加上当时再的晋阳是依水而建的,所以他想到一个水淹晋阳的策略。这个策略刚提出来的时候,韩,魏这两个大夫一听可以说瞬间就懵了,因为他们俩家最重要的都城也是依水而建的。

并且想着你对付完赵以后,再这样来对付我们两个,那我们不是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吗?所以对这次行动就有一点犹豫,再加上赵氏的族长派人去游说韩魏,所以最后三家联合起来把智给打败了,这才有了历史上三晋分家这一典故。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到哪里去了?结局如何?

晋国作为春秋四强国之一,称霸近百年,即便是最先称霸的齐国也无法与之争锋,秦国更是无法东进,只有楚国硬碰硬和晋国争霸,但大部分根本不是晋国的对手,但就是这样一个强悍的诸侯国,却在春秋末期被一分为三,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瓜分而灰飞烟灭,所以才有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诸侯国,不得不说,晋国的历史是相当跌宕起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最能体现礼崩乐坏这四个字的一个诸侯国。

晋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其第一任国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唐叔虞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晋国最初实为唐国,等到唐叔虞儿子继位之后才改名晋。晋国最初是沉寂了很多年的,期间有较长时间的混乱期,尤其是春秋初期,晋国内乱严重,爆发了小宗和大宗争夺国君之位的曲沃代翼政变。

曲沃代翼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最终曲沃武公取代晋侯缗成为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武公,晋武公之后是晋献公,为晋国的开疆扩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但这个时候动乱并没有彻底停止,相反,为了杜绝曲沃代翼的再次发生,晋献公不仅诛杀晋国公子,更是在晚年弄了一出骊姬之乱,为了让骊姬之子即位,晋献公对申生、夷吾和重耳展开追杀,申生自杀,夷吾和重耳开始在列国间流浪。

这次动乱持续了二十年,直到重耳被秦穆公送回晋国即位,即晋文公。19年的流浪生涯对晋文公的政治生涯大有裨益,所以他即位不久即找到了机会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称霸中原的诸侯。齐桓公当初称霸的时候,晋国刚刚完成曲沃代翼,正是晋献公进行领土扩张的时候,并没有余力称霸,因此齐桓公得以成为第一个霸主。

而等到晋文公继位之后,晋国的称霸时机已经到来,并且自晋文公之后,中原霸主的位子基本就握在了晋国手中,无论是西方的秦国还是东方的齐国都无法和撼动晋国的霸主地位,当时南方的楚国饮马黄河,与晋国展开长达百年的争霸战,偶有机会将霸主位子夺过去坐坐。

除此之外,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几乎被晋国垄断,甚至有学者认为春秋五霸应当是“齐一而晋四”,即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这未必准确,但从中可以看出晋国在春秋时期确实是强悍的存在,然而就是这样强悍的一个存在,却在春秋末期逐渐被卿族瓜分,以至于韩赵魏三家分晋,到了战国时期,有韩赵魏三国而无晋国了。

说起来,春秋时期的四大强国,晋国最强却也只有晋国分崩离析,齐国虽然出现了田氏代齐,但好歹还是齐国,秦国和楚国并无变化,只有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与秦齐楚燕成战国七雄的态势。

晋国之所以出现三家分晋最早可以追溯到曲沃代翼时期,曲沃代翼中,小宗胜了大宗,晋献公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遂诛杀晋国公子,自此晋国无公族。

晋国的卿族不再出自晋国公族,什么姓氏的都有,这倒让晋文公流浪期的那些随从们占了大便宜,晋文公继位之后设三军六卿,一军设两卿,即将和佐,而中军将为执政卿,六卿是世袭制,而执政卿则是六卿轮流来做,这样时间一长,六卿就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式微,诸侯势大,周天子不仅不能威服诸侯,甚至不得不依仗着诸侯,被诸侯们牵着鼻子走,而在诸侯国内,同样存在着礼崩乐坏,卿族渐渐势大,威胁着国君的权力,时间一长,卿族作乱的事情时有发生。

晋国国内便是这样的情况,六卿势力渐大,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国君的权力逐渐衰落,而代之以六卿把持朝政。他们在不断地对外和对内战争中获得土地,而六卿之间也有斗争,他们相互倾轧兼并,随着斗争的升级,范氏和中行氏等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土地被其它卿族瓜分,晋国的世家大族以智氏、韩氏、赵氏和魏氏为首,而又以智氏最为强大。

当然,晋国国内卿族斗争激烈,导致晋国对外的争霸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南方的越王勾践已然成为一方霸主,为了恢复晋国昔日的荣光,执政卿智伯要求四家都献出一个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 当然,他自己提出来的,自然要作出表率,所以他自己先拿出来一个万户封邑。

而韩赵魏三家虽然都不愿意交,但又做不到团结一致,因此韩魏两家先后也不情不愿地交了出来,而赵家是个硬骨头,就是不肯交地。智伯就领着韩魏两家攻打赵家,一直把赵家围困在了晋阳。

这一战本来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但韩魏两家i需努力其实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害怕将来智伯也会攻打他们,又有赵家派出的使者进行游说,于是韩赵魏三家就联合在了一起,反过来攻打智伯,智家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智家偌大的家业就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干净,这就是著名的三家灭智事件。

三家灭智让晋出公大为火光,但晋出公并没有能力收拾这三家,不得不求助于齐国和鲁国,希望两国派兵讨伐韩赵魏三家,结果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出逃,死在路上。他一死,晋哀公被扶立为晋国国君,此时真正属于晋国的土地已经没有多少了,从晋哀公开始,晋国的国君实际上都只是傀儡,土地一点点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等到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即位之后,真正属于晋幽公的土地不过就是绛和曲沃,堂堂晋国的国君,晋幽公居然还要朝见韩赵魏三家的家主,后来更是在外出的时候被盗所杀。

晋幽公死后,其子晋烈公即位,晋烈公时期,韩赵魏三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终于在公元前403年,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韩赵魏三家变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晋国基本已经名存实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诸侯国的资格。

等到晋烈公去世后,其子晋孝公即位,晋孝公比其父更憋屈,但也对自己的处境无可奈何,但他毕竟还算是活得好好的,等到了其子晋静公继位的时候,其形式就更加对晋军不利了。晋静公继位的第二年,韩赵魏三国就直接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将绛和曲沃都瓜分了,更是将晋静公废为庶人,将他迁往屯留,晋国彻底不复存在。

后来晋静公及公室成员又被迁往端氏,只是他们在端氏也没有待多久,到了公元前349年,赵肃侯又将端氏据为己有,再次将晋静公迁往屯留。晋静公就这样被迁来迁去,居无定所,也是在公元前349年,韩昭侯派韩玘将晋静公杀死,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也成为过去式。

“三家分晋”前最强大的智家,为何被弱小的韩赵魏三家给灭了呢?

最强大的智家,会被弱小韩赵魏三家给灭掉,有两个大方面的原因,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他们自身出的问题太多,在被灭掉之前,横征暴税,不懂的安抚人心,为了加强统治,施行严酷刑法,官场上贪吏横行,迫害忠良,逼走人才。军队里纪律松懈,战斗力极快下降。外界人民治安环境极差,民不聊生。

外部环境中,韩赵魏三家正在渐渐崛起。收拢人心,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公正法律。军事方面更新装备,加强训练,严明纪律。外部治安极佳。

当然,智家被灭掉,这只是主要因素,也有其他的原因。

智家在当时,为了加强统治,削弱其他三家,就说为了提高晋国的实力,提议每家都分出一百里地给晋国王朝,但在当时,晋朝已经是智家的一言堂,所以说此举只是智家为了侵占其他三家的利益。韩、赵和魏三家都知道智家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实力,但是实力不如人,也没有办法。韩、魏两家都屈服了,只有赵家誓死不从。智伯瑶于是以此为借口,带着韩、魏两大家族的人去攻打赵家。但也就是此举,加速了智家的灭亡。

当时智家占据了天时地利,一路上很顺利就攻打到了赵家的老窝—晋阳。当时,晋阳城前有一条河,智家就想办法,引大水冲毁了晋阳城的城墙。

看到这么容易就攻破了晋阳城,智家就得意洋洋的对其他两家说:“晋阳,这么容易就被大水攻破了”。于此引起了剩下两家的担心,于是和赵家里应外合,直捣黄龙,斩首了智家的老大,加速了智家的灭亡。

“三家分晋”前最强大的智家,为何被弱小的韩赵魏三家给灭了?

因为智家老大智伯瑶得意忘形,不懂的安抚人心。

若说“三家灭智”首先要从“三家围赵”说起。春秋末期智家实力强大,为了削弱其它三家的实力,就说为了提高晋国的实力,提议每家都分出一百里地给晋国王朝。

虽然韩、赵和魏三家都知道智家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实力,但是实力不如人,也没有办法。韩、魏两家都屈服了,只有赵家誓死不从。智伯瑶于是以此为借口,带着韩、魏两大家族的人去攻打赵家。

赵家很快就退守晋阳,由于晋阳城池易守难攻,导致,智、韩、魏的三家联军打了很久都没有打攻打下来。后来,智家老大智伯瑶看到晋阳城的东边有条河,于是就想着能不能把河水引入城池,淹了晋阳。他命令士兵修建堤坝,将河水堵在晋阳的上游。

当时智家占据了天时地利,在渠坝刚建立完成就赶上了雨季,水很快就蓄满了。然后让士兵打开堤坝的豁口,将河水引导冲向晋阳。晋阳被大水冲得七零八落,老百姓都没地方落脚,只能都爬上屋顶,连做饭都是在屋顶上做的。

看到晋阳城被大水冲垮,智伯瑶得得意洋洋地对韩、魏两家的老大说到“原来晋阳这样的城池也很容易就被大水攻破了”。此话说得韩、魏两家心惊不已,原来他们的老窝附近也都有一条河,智伯瑶这话在他们听来分明是在打他们的主意。

而赵家城破在即,无奈派人突围出城,试图策反韩家与魏家。此举正和韩、魏两家之意,三家一拍即合,连夜暗改沟渠,将大水引向智家大营。

有心算无心之下,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将智家的士兵砍得溃不成军,智家军队就此被灭,智家老大智伯瑶也被逮住杀掉了。至此智家被灭,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地盘。

眼看胜利在即,却因为一时的口舌之快,而丢失了性命、丢失了天下,由此看来,做人啊,最怕的就是得意忘形!

三家分晋,赵、魏、韩三打一,结果到底怎么样了?

三家分晋,赵、魏、韩、三打一,老大智氏灭亡,割袍断义,终不悔,从此兄弟是路人,姜还是老得辣

自古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天下从分到合,再从合到分的过程,势必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在历史的洪流中,如同大浪淘沙一般,能使天下走向分裂或者能使天下合一的人,必然是历史的弄潮儿。春秋到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制度重组的年代,但我们经常将春秋和战国划分为两个时代,而区分开这两个时代的,最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赵魏韩三家分晋,正所谓“三晋分而七国立”,具有如此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件,我们不妨从其中窥探一番天下分合大势的奥秘。

三家分晋的历史渊源

三家分晋作为一个历史结果,其形成的过程亦是漫长的,复杂的;从晋文公重耳登基开始,晋国的统治高层注入新的血液,形成了以狐偃、先轸等为代表的新贵族和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等传统贵族共存共生的局面,晋国新老贵族在晋文公的协调下为晋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晋国国力迅速恢复。

为了重振晋国,晋文公采取三军六卿制来巩固王权,而三军六卿的正副职位,则由最有实力的十一个贵族家族根据一定顺序世袭把持;这十一个家族分别是狐氏、先氏、郤(音细)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音杭)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其中,中行氏和智氏同属荀氏,同宗同源,是由一个家族演变而来的两个家族。

三次权力洗牌,六家变四家第一次权力的洗牌,诸贵族通过优胜劣汰的长期角逐,绝大多数新贵族不幸被淘汰出局,十一家变成了中行氏、范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家,郤氏和栾氏虽然还没有彻底消亡,但此时已经成为其他六家的附庸。

这一轮洗牌,形成了上述六大家族把持晋国政局的基本局面,而造成六大家族把持朝政,还得从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逐杀诸子溯源,就在那一时期,晋国宗室遭到了接近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之后,晋国宗室的势力就不足以与其他异姓贵族联合而抗衡了。

六家联姻联盟,相互掣肘六大家族通过联姻等手段形成攻守同盟,逐渐瓜分了其他五个家族的势力范围,而六大家族又继续将兼并其他家族当成首要任务,为了自保或者变强,六大家族逐渐走向阵营化;中行氏与智氏同宗同族,智氏一直以来靠中行氏的提携才得以壮大,智氏想要变得更加强大,这让中行氏感到非常不安,于是这个由荀氏演变而来的两个家族,随着此时后起之秀智氏的崛起,智氏和中行氏,分道扬镳已经成为了无法改变的事实,两家进而又成为了互相掣肘的准敌人。

中行氏不会坐以待毙,寻找了范氏和邯郸赵氏(赵氏的一个分支)进行了政治联姻,终于形成了一个以中行氏为首的同盟,赵氏分成了邯郸赵氏和晋阳赵氏两支,六大家族的矛盾便由此而生,这便是晋国贵族间进行的第二次权力洗牌。

晋王式微,一超多强,智氏为大争端从晋阳赵氏诛杀邯郸赵氏首领爆发,中行氏带领范式和邯郸赵氏向晋阳赵氏兴师问罪,晋阳赵氏取得了中行氏的对头智氏的好感,于是智氏带着韩氏和魏氏和晋阳赵氏一起,打败了中行氏的同盟,这一过程长达八年,最终以中行氏和范式败逃东方的齐国而告终。

经过这一轮洗牌,六大家族中的中行氏和范式出局,智氏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中行氏和范式的势力范围,基本尽数被智氏收入囊中,此时晋国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基本局面,原先的六大家族变成了四大家族。此时晋国国王像极了之前的春秋各国争霸时的周天子,是典型的王室衰微,晋国国君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成为像日本天皇一样的存在,有一些晋国国君可能想过振兴王室,但可能只能仅限于想想,接下来的洗牌,便能充分说明问题。

赵、魏、韩三打一,智氏被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智氏在晋国成为不可一世的存在,但他离灭亡为越来越近,因为智氏的胃口不仅仅是中行氏和范式,还依然存在的赵魏韩三个家族,智氏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除之而后快。

智氏首先向赵氏发难,原因可以理解为智氏出来收保护费,韩魏迫于压力都交了,赵氏比较倔,自己的东西怎么能随便给别人,于是智氏和赵氏交恶,智氏打着晋国国君的名义,将韩氏和魏氏绑上自己的战车,浩浩荡荡向赵国杀去。

三打一,基本没有任何压力,赵氏一路溃逃,躲进晋阳城严防死守,智魏韩大军包围晋阳城两年之久,智氏水淹晋阳城,眼看要灭掉赵氏,赵氏却绝地反击,半夜策反了魏、韩两家,魏、韩对智氏的淫威不满已久,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赵氏,于是一夜之间韩魏倒戈,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赵、魏、韩三家用水倒灌智氏军营,智氏大败,被杀的措手不及,智氏的首领智伯被擒杀,其后赵、魏、韩清算智氏,智氏两百余口尽数被灭,不可一世的智氏,很快就被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国君实在看不下去这种事情,于是像齐国借兵讨伐赵魏韩,如同鸡蛋碰石头,晋国国君败逃他国,病死在异国他乡,赵、魏、韩又从晋国宗室找出傀儡立为国君。

此时,三家分晋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寻找到的三点共性通过三次势力重组,晋国的贵族由十一家变成六家,再由六家变成四家,最后从四家变成三家,至于三家后来被秦国一一灭亡,这是后话,但赵、魏、韩三打一,打败最强大的智氏,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最终胜出的为何是赵、魏、韩三家?

数百年激烈角逐,赵、魏、韩三大家族在血泊中最终胜出,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赵、魏、韩,而不是其他的八家,从各大家族斗争的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性。

首先,借力打力是屡试不爽的神策,智氏脱胎于中行氏,在中行氏的庇护下猥琐发育,最后一步步登顶。,赵氏的成功更为励志,甚至两次洗牌都是因为赵氏而起,第一次赵氏分裂借智魏韩之手处理了“家事”,第二次赵氏不服智氏,绝地反击借魏韩两家之手除掉了智氏,如果没有其他强敌,赵氏很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不可小嘘的大国。

其次,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不论是在国家间还是各种势力的斗争中,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永远是第一要义,所谓的道义和礼仪更多是成功者装点门面或者束缚他人的工具,三家分晋的前前后后,十一个家族之间通过不断的勾心斗角,才一次次洗牌。

中行氏和智氏虽是同门,但利用价值使用完毕后,同门也可以成为敌人,不论正义与否,只要看到有利益可图,魏韩两家始终跟随在强者身后,不同的家族,不同的处世之道,但却是相同的目的,在这种斗争的背景下,兄弟情、婚姻以及盟约,都是不值一提的。

再次,姜还是老的辣,传统贵族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即使新贵族通过功勋一时得意,但往往并不会一直都处在高光时刻,狐氏和先氏便是两个鲜活的实证,狐氏虽然是西戎的一支,但却是晋文公的舅亲,晋文公的离去,狐氏一族便失去靠山,很快就消失了,先氏以军功出身,在后来的斗争中不了了之,留下的子孙后代成了无名之辈。

于是,这两个当时不可一世的家族,就稀里糊涂的消失了,相比而言,赵、魏、韩这三个家族,都属于传统贵族,他们在晋文公上位之前,就已经是世家大族,拥有固定的势力范围,这种势力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不可小觑,传统贵族在面临各种斗争时,往往更有经验和能力去应对,这便是传统贵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验证。

三家分晋的思考延伸

从以上的叙述中,从表面上能看出晋国传统贵族与新贵族,以及新老贵族之间相爱相杀的历史,但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这就不得不谈到晋国的卿族政治。

晋国的卿族势力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此规模,这与晋国本身的强大是分不开的,尽管在春秋后期,晋国霸主的地位已经动摇,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晋国依然是中原诸侯国的老大,而晋国的强大只有继续依靠国内的卿族,才能产生更多的权力需求,依靠卿族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来支撑晋国庞大的权力结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时代的推进,晋国卿族政治出现以下影响:

君弱卿强,权力下移晋国在春秋初期,与其他国家一样维持着西周以来的权力分配方式,君主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卿大夫依靠君主的赏赐,领有采邑与官职,与国君共同治理国家,但发生曲沃代翼事件后,晋献公消灭近支公族,把国家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造成君臣关系对立,国君在政治上被孤立,国君在缺乏有效手段来制约卿族与异姓贵族,不得不进行国家权力下移。

当然,晋国国君权力下移还受两个诱导因素影响,一是晋国终究未能逃脱历代王朝的发展规律,国家创立初期,君主可以做到励精图治,到了王朝中兴时期,君主可以略有作为,但到了王朝后期,君主往往沉溺享乐,国势衰落;其次,晋国也从多次出现“幼主嗣位,卿族掌权”的局面,当朝廷不正君主掌握之下时,必然会导致权力向有强烈需求的卿族集团倾斜。

卿大夫的“世代传承”制度被打破西周时期,周室与各诸侯国都实行世袭制度,但对周天子与诸侯国君主身边的卿大夫是否是世袭制,并没有明确,进入春秋时期后,卿大夫的世袭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确立,被周室和诸侯国所普遍采用,但随着多方面势力斗争的,晋国世袭制度被卿族集团所打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卿族集团内部相互兼并,相互斗争的结果,他们当中有被灭族、有被消灭,或被沦为士阶层和平民,其成员就没有机会在继续世袭其先祖的采邑与官职,持续的兼并战争使得失去世袭权力的家族越来越多。

其次,日益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得权力更加集中,许多弱小家族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权力较大的卿族而生,这就再次打破了其他家族的势力平衡,在组织内造成诱导性的破坏。

再次,卿族内部的官员制度有了新的变化,卿大夫家族内部权力分配并没有遵循世袭原则,而是建立在以血缘优先的基础上,凭德行和才能选贤任人,从而打破了宗法关系对政治结构的束缚。

总之,在多种途径作用下,世袭制度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最终消亡,较多卿族的灭亡,成就较少卿族的权力,最后胜利的卿族身份摇身一变,由一国之卿,变成一国之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推广县权和兼并土地权,成为独立国王县的设置,对晋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置县,晋王可以将地方权力分散到多数人手中,从而防范掌权的卿族对晋国土地的占有,晋悼公之后,国君式微,权力被卿族集团垄断,如果从卿族利益出发,将晋国国土转化为自己的采邑那是最好的结果,但县制已经施行了近百年,卿族集团想取消限制而为采邑那是不现实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县制的推行并不妨碍卿族对土地的控制,因为县的长官任命权掌握在国君手里,而卿族可以代君行政,县长官的任命权自然就落在了执政的卿手中,由此卿族间接掌握了县的军事、财政权。

卿族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都发展经济和农业,这就需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卿族在土地上动了念头,先后改变百步为亩的旧制,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其采邑内或统治区内推行不同的田亩制度,这就破坏了古老的井田制。

当以大亩代小亩,收取五一之税后,改按亩征收实物税,就废止了公田劳役助法的奴隶制生产方式,这样在卿族采邑领地上的生产关系就改变了,劳动者由“隶农”逐渐转变为农民阶级,而卿族则有奴隶主贵族转变为新兴的地主阶级。

就这样,卿家族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了自己的独立经济体制,又建设经济、政治中心城市,还有受自己控制的武装和官僚体制,卿家族的实质已经发生改变,成了具备封建生产关系特点的新型独立王国。

结语

通过梳理三家分晋前后上百年的历史,我们看到晋国十几家贵族的生死兴衰与分合变化,像极了微缩的春秋或者战国,将三家分晋的过程与春秋战国的国家兼并最后统一去作对照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大和小的区别,而没有圆和方的区别,但其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影响上层建筑的变化,卿族由家臣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经济特征的国王。

天下的分合大势,正是在这些引领风韵的时代弄潮儿间的各种交织或者斗争中不断前行,多元走向合一,两者在不断的变化,没有永恒的合,也没有永恒的分,当然,这合与分只是相对而言,就像阴、阳一样,无法将其彻底分开,格式化,固定下来,可能真有一种无形的天道,左右着世间实物的变化。

但是,书写历史的终究是人,创造历史的还是人,天下的分合又与人的分合高度协调,从而形成了人和社会、国家的和谐。我们通过阅读历史,在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中寻找接近我们现实的历史答案,以类似于经验的方式洗礼我们的思想,从而拥有更深层次的智慧,这也是学习历史的乐趣之一。

三家分晋,赵、魏、韩都成了战国七雄,虽然这三国同宗同源,同出一国,都是亲兄弟,虽然在战国时期,也曾多次进行联盟一致对外,但都是面和心不合,最后还大打出手,这真是,割袍断义,绝终不悔,从此兄弟是路人!

  • 评论列表:
  •  鸽吻眉妩
     发布于 2022-07-08 21:22:16  回复该评论
  • 最强大的智氏,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最终胜出的为何是赵、魏、韩三家?数百年激烈角逐,赵、魏、韩三大家族在血泊中最终胜出,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赵、魏、韩,而不是其他的八家,从各大家族斗争的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性。首先,借力打力是屡试不爽的神策,智氏脱胎于中行氏,在中行氏的
  •  只影鸽屿
     发布于 2022-07-08 12:02:10  回复该评论
  • 一个赵氏,于是一夜之间韩魏倒戈,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赵、魏、韩三家用水倒灌智氏军营,智氏大败,被杀的措手不及,智氏的首领智伯被擒杀,其后赵、魏、韩清算智氏,智氏两百余口尽数被灭,不可一世的智氏,很快就被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国君实在看不下去这种事情,于是像齐国借兵讨伐赵魏韩,如同
  •  惑心鸽屿
     发布于 2022-07-08 21:20:21  回复该评论
  • 分而七国立”,具有如此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件,我们不妨从其中窥探一番天下分合大势的奥秘。三家分晋的历史渊源三家分晋作为一个历史结果,其形成的过程亦是漫长的,复杂的;从晋文公重耳登基开始,晋国的统治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