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对付挑拨离间计
- 2、如果有人用离间计来离间我和朋友的关系,我该怎么办
- 3、如何对付离间计?
- 4、战国时期,秦国对离间计屡试不爽,怎么东方六国却不对秦国用呢?
- 5、面对曹魏的离间计,刘禅如何机智应对,连诸葛亮都叹为观止?
如何对付挑拨离间计
被人挑拨离间,自己先别急着相信,直接跑去问问当事人。然后顺便提醒下他,谁谁谁跑过来向你说他坏话了,叫他小心些。最好你身边有点证据让他相信你说的,比如故意装作相信,让那个挑拨离间的人约出来,让你朋友在一旁听见他说你朋友坏话。
如果你是被人挑拨的对象,你朋友不慎相信了,希望你别急着怪他,不然就让挑拨的人得逞了。先尽量去把事情解释清楚,如果朋友躲着你,你就找个公开场合,替自己解释了。如果你朋友完全不相信你,那么你要么解释得不好,要么就是缺乏证据。
另外如果你和你朋友关系很要好,也可以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一般那个人觉得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了。如果性质恶劣,那就把他做的事儿掏出来反击他吧!不过要注意自身实际情况反击,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如果有人用离间计来离间我和朋友的关系,我该怎么办
我把放离间的人称做1,被离间的那个人称做你的朋友。 你先和你的朋友在1不知道的情况下交往,并且告诉你的朋友不要拆穿1,你自有办法解决。在你要解决这件事的时间内,和你的朋友搞好关系,像亲人一样(有点夸张,请不要介意),那么,你的朋友就自然而然地不去理会1散布的关于你的流言,而且这样的话,你和你的朋友感情更加深厚,1得知自己的计谋失效也不会自找麻烦来干扰你了。 要破解离间是两个人在双方面同时破解,否则只是你一个人不相信,另一个人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如何对付离间计?
上兵伐谋,主要是诛心。要使人信服自己,任何谣言不攻自破
视情况而定喽,反离间,要利用机会制造假象,让大家认为害你的那个人的话不可信,要抓住时机进行打压,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战国时期,秦国对离间计屡试不爽,怎么东方六国却不对秦国用呢?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弯道超车,并一举成为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甚至统一了天下。
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除了秦国强大的国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国君王经常对别国使用反间计,这才获得了胜利。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对离间计屡试不爽,怎么东方六国却不对秦国用?
长平之战,一开始赵国虽然稍逊一筹,但是依旧能够抵御住秦国的进攻。秦昭襄王看一时间无法拿下赵国,便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秦国害怕的莫过于赵括了,这才有了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
这实际上就是离间了廉颇和赵王的关系,也就是反间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秦国经常对其他国家施行反间计,那么其他国家为什么也不反击呢?他们为什么不对秦国施行反间计?
秦国君王贤明,别国君王昏庸
大家对秦国最感到好奇的,莫过于秦国的六世之余烈了。所谓的六世之余烈,是指秦国自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这六代,几乎都是明君。而这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关键。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是否贤明,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强大。这在现在依旧适用,一个公司是否能够发展壮大,跟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几乎脱不开关系,尤其是在公司的草创阶段。
言归正传。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的君王,都十分的贤明。君王贤明就意味着他不会轻易地被人蛊惑,尤其当蛊惑对象还是自己最重要臣子的时候。
而其他国家的君王也未必就没有使用反间计离间秦王和臣子的感情,只是没有起作用罢了。比如秦昭襄王和白起的关系。
白起的存在令各国闻风丧胆,你说其他国家的君王没有对秦国使用反间计吗?我看未必,只是这些反间计都没起作用,对历史影响很小,所以就没被记载下来。这才造成了他国没有对秦国使用过反间计的错觉。
反过来也是一样。他国的君王昏庸,所以被秦王使用反间计破解,以至于损失惨重,这样的历史性时刻,自然值得被特写特写。比如长平之战的失败。
这从另外一个例子也能证明。
乐毅伐齐之战。乐毅伐齐之战,乐毅连破齐国五十余城,几乎灭亡了齐国,可是最后却功亏一篑,被田单以火牛阵富国。
而田单复国的过程中,用的关键计策,就是反间计。田单使用反间计,离间乐毅和燕惠王,使得乐毅逃走,燕惠王换上骑劫,最后被田单击败。
由此可见,其他国家未必就不会使用反间计,只是他们对秦国使用没有奏效过罢了,也就不值得被记录。
秦国强大,他国弱小
战国中后期,说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一点也不为过,当时中原的格局就是一超多强。秦国为超级强国,而齐、楚、赵等国则是相继崛起后又衰弱的强国。
必须明确是,离间计的原理,是敌人利用臣子功劳太大的特点,四处散布谣言,最后引起君王的忌惮,从而造成君臣决裂。
对于秦国而言,其他国家是弱小的,以至于秦军在和他国作战的过程中几乎少有失败,就算有失败也是因为对面是联军。而且这个失败几率越靠近战国末期越低。
也就是说,对于秦国士兵而言,胜利是很平常的事情,一军统帅除非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战绩,几乎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既然这个将军无法作出太多的波澜,那么他的威望也不会那么高,秦王自然也不会太过忌惮他。
事实上,在秦国这么多将领中,能够引起秦王忌惮的人,在我的认知中应该只有两个,一个是白起,一个是王翦。
所以白起最后死了,而王翦因为情商高,躲过了一劫。
反之同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打败秦军是十分困难的,甚至于战国四大名将就是以能否正面抗衡秦军为标准选拔出的。
因此,对于他国士兵来说,打败秦军是一件足以自傲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统帅士兵击败秦军的将领,自然能够获得十足的威望,比如说李牧。
因此,君王猜忌臣子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面对曹魏的离间计,刘禅如何机智应对,连诸葛亮都叹为观止?
刘禅大智若愚,他面对曹魏的离间计,丝毫没放在心上,淡定应对,所以这点让诸葛亮叹为观止,感激涕零,然后尽心辅佐刘禅,终使得蜀汉转危为安。刘备死后,托孤于诸葛亮,并嘱咐刘禅,要尊诸葛亮为相父,万事一定要和相父商量,于是刘禅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就成了万世羡慕的楷模,因为诸葛亮优秀的治国才能深受刘禅的信任,就引起了曹魏的忌惮,于是就使出了卑劣的离间计。
世人皆知刘阿斗,昏聩无能,是一个扶不起的帝王,那都是因为“乐不思蜀”的误导,殊不知刘禅这个皇帝,还是挺聪明的。他能当蜀国皇帝四十多年,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放眼以前,能做这么长时间的皇帝,用指头数还是数的来的,所以刘禅并不昏庸,反而还很机智。
曹魏朝廷使出的离间计真是歹毒,他们越过刘禅,私自给诸葛亮写了国书,在国书上面,对诸葛亮是极尽吹捧,里面有劝说诸葛亮取刘禅代之的意思。曹魏写了国书寄给诸葛亮之后,又设法让刘禅知道,但这个刘禅果真不是一般人。要是搁在一般的君臣之间,这个离间计肯定是奏效的,都会引起帝王对部下的猜忌,致使朝政大乱,而刘禅丝毫没有在意,反而更加信任诸葛亮,这就使诸葛亮叹为观止,也就更加忠心刘禅了。
事实证明,诸葛亮也确实不负众望,蜀国在他的治理下,日渐强大,三足鼎立之势,更加稳固。我觉得这一切都离不开诸葛亮的精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