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网上有哪些骗术
- 2、有那种假的木马或病毒之类的东西吗?给对方发过去可以使对方难辩真假的病毒.只是想开玩笑哈~
- 3、电脑任务管理器的固定程序是那些,如何用电脑任务管理器查找木马和病毒?
- 4、我家电脑中了木马病毒,连360安全卫士的配件都给改了?怎么办?怎么让这种贱人绳之以法?请专业人士回
- 5、在网上看到有个软件叫网络人远程控制旗舰版,有哪位大神知道这个软件的真假?会不会是木马病毒的一种?
- 6、为什么我的电脑总是中木马病毒?
网上有哪些骗术
常见骗术及巧妙应对措施
l 常见骗术一:骗子通常将市场上热销、紧俏、价位很高的产品,价格定得很低,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眼球。一旦你有意购买,卖家便会使用各种招术诱惑你。比如说他的是走私罚没商品等等,先要求你汇一定量的现金到卖家帐户,然后才会给你发货。还有另一种情况,在双方谈妥,买家付款之后,卖家便要求买家先确认收到货,并用尽各种借口来说服买家,例如“你的心级不够高”、“我要先拿到钱才能去拿货”之类的。在买家被说动并且真的去确认收货之后,卖家就此消失了。
防骗秘笈:千万小心价格低廉得出奇的商品,不要受低价的诱惑,影响了你的思维判断力。一般这类骗家会选择数码、汽车类的商品下手,例如将市场价4000多的手机标价为1000多。买家此时就要长个心眼。不过,也不能说是这类低价位商品都有问题,大家只要利用好自己的思维进行判断就行了。如果要买,一定要选择财付通购买,这样才会有保障。同是一定要记住,在付款到财付通后,无论卖家如何花言巧语,在你未收到货前,千万不能确认收到货,一旦先确认收货,款项就到了卖家的账户,那时,才发现受骗就晚了。
骗术二:卖家利用“即时到账”交易行骗。这个有的买家可能不是很熟。在买家拍下一件商品后,卖家立即关闭了该交易并使用财付通“我要收款”这项功能,创建一笔即时到账交易,届时会有一封财付通的收款邮件发到买家的邮箱,邮件里有付款连接。如果买家不清楚这种交易方式,盲目付款时,没有看清是即时到账交易,过后才发现原来是直接到了卖家的账户。
防骗秘笈:买家在付款时一定要看清付款的交易是哪一笔,是即时到账交易还是财付通交易,是付款到财付通还是直接到卖家账户,这些具体信息在页面上都有提醒,买家一定要看清楚才付款。另外,即时到帐一般都是通过邮件中的连接来完成的。建议大家在付款时进入我的拍拍,在交易管理或是我买到的物品那里看清楚在点付款按扭。
骗术三:木马病毒植入。骗子通常要传送一些图片或是其它文件给你,就此将木马病毒植入你的电脑,盗取密码。
防骗秘笈:不要轻易接收陌生人通过聊天工具、电子邮箱等途径传送的文件,建议大家把文件夹先项那里的“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打开。如果有对方提出有更多的产品图片需要向你展示,尽量要求对方将产品图片用截图的方式发在聊天工具上,以免误中病毒。同时,切记将财付通支付密码与QQ码设置的不一样,并设置最少的提现次数。
骗术四:短信诈骗,例如“恭喜您,在XXXX购物活动中,得了XXX二等奖,请回复您的银行帐号以及网银密码”骗取银行密码。
防骗秘笈:接收到陌生人的中奖短信也要多长个心眼,可以致电相关部门询问一下,例如,是以银行的名义发出的,就致电银行客服热线询问,如果是以财付通的名义发出的,可以致电财付通的客服热线询问。
骗术五:钓鱼法。这类交易多出现在虚拟物品交易上。骗子通常会寻找一些新开的网店,这类店主多数没有太多经验。然后他便会以很低的价格诱惑你代理他的Q币或是点卡。通常头几次都是正常的交易,同时骗子会已另外一种身份向你购买,以此来降低你的警觉性。这中间一般会隔几天,然后突然会对你下单,说要多少多少,总之数量很大。你一旦付款给那个骗子代理款后,对方会已种种借口要求你网下交易或是直接确认并好评。如果你这样做了,骗子就会已最快的速度消失掉。
防骗秘笈:如果有人向你推荐做代理,不论真假,一定要用财付通交易。东西未收到,绝不确认。如果是虚拟物品,建议你从正规渠道进货。代理之前多多考查上家,一切以安全交易为上策。
有那种假的木马或病毒之类的东西吗?给对方发过去可以使对方难辩真假的病毒.只是想开玩笑哈~
X5O!P%@AP[4\PZX54(P^)7CC)7}$EICAR-STANDARD-ANTIVIRUS-TEST-FILE!$H+H*
复制以上代码 后保存到文本文档中!(这是一个安全的病毒)
你可以对文本文档进行改名 比如 win32.TrojDownloader.VB.184320 这是一个病毒的名称
呵呵看起来是病毒名 其实也是一个病毒!只不过不会对电脑进行任何破坏! 一般用来测试杀软件的监控!
电脑任务管理器的固定程序是那些,如何用电脑任务管理器查找木马和病毒?
任务管理器中显示的内容太少,不能很好的判断 一般比较奇怪的进程:39; 就有可能是疑似为病毒或木马
巧妙从进程中判断出病毒和木马
任何病毒和木马存在于系统中,都无法彻底和进程脱离关系,即使采用了隐藏技术,也还是能够从进程中找到蛛丝马迹,因此,查看系统中活动的进程成为我们检测病毒木马最直接的方法。但是系统中同时运行的进程那么多,哪些是正常的系统进程,哪些是木马的进程,而经常被病毒木马假冒的系统进程在系统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请看本文。
病毒进程隐藏三法
当我们确认系统中存在病毒,但是通过“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中的进程时又找不出异样的进程,这说明病毒采用了一些隐藏措施,总结出来有三法:
1.以假乱真
系统中的正常进程有:svchost.exe、explorer.exe、iexplore.exe、winlogon.exe等,可能你发现过系统中存在这样的进程:svch0st.exe、explore.exe、iexplorer.exe、winlogin.exe。对比一下,发现区别了么?这是病毒经常使用的伎俩,目的就是迷惑用户的眼睛。通常它们会将系统中正常进程名的o改为0,l改为i,i改为j,然后成为自己的进程名,仅仅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同。又或者多一个字母或少一个字母,例如explorer.exe和iexplore.exe本来就容易搞混,再出现个iexplorer.exe就更加混乱了。如果用户不仔细,一般就忽略了,病毒的进程就逃过了一劫。
2.偷梁换柱
如果用户比较心细,那么上面这招就没用了,病毒会被就地正法。于是乎,病毒也学聪明了,懂得了偷梁换柱这一招。如果一个进程的名字为svchost.exe,和正常的系统进程名分毫不差。那么这个进程是不是就安全了呢?非也,其实它只是利用了“任务管理器”无法查看进程对应可执行文件这一缺陷。我们知道svchost.exe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位于“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Windows2000则是C:\WINNT\system32目录),如果病毒将自身复制到“C:\WINDOWS\”中,并改名为svchost.exe,运行后,我们在“任务管理器”中看到的也是svchost.exe,和正常的系统进程无异。你能辨别出其中哪一个是病毒的进程吗?
3.借尸还魂
除了上文中的两种方法外,病毒还有一招终极大法——借尸还魂。所谓的借尸还魂就是病毒采用了进程插入技术,将病毒运行所需的dll文件插入正常的系统进程中,表面上看无任何可疑情况,实质上系统进程已经被病毒控制了,除非我们借助专业的进程检测工具,否则要想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病毒是很困难的。
系统进程解惑
上文中提到了很多系统进程,这些系统进程到底有何作用,其运行原理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系统进程进行逐一讲解,相信在熟知这些系统进程后,就能成功破解病毒的“以假乱真”和“偷梁换柱”了。
svchost.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svch0st.exe、schvost.exe、scvhost.exe。随着Windows系统服务不断增多,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微软把很多服务做成共享方式,交由svchost.exe进程来启动。而系统服务是以动态链接库(DLL)形式实现的,它们把可执行程序指向scvhost,由cvhost调用相应服务的动态链接库来启动服务。我们可以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双击其中“ClipBook”服务,在其属性面板中可以发现对应的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clipsrv.exe”。再双击“Alerter”服务,可以发现其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exe -k LocalService”,而“Server”服务的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exe -k netsvcs”。正是通过这种调用,可以省下不少系统资源,因此系统中出现多个svchost.exe,其实只是系统的服务而已。
在Windows2000系统中一般存在2个svchost.exe进程,一个是RPCSS(RemoteProcedureCall)服务进程,另外一个则是由很多服务共享的一个svchost.exe;而在WindowsXP中,则一般有4个以上的svchost.exe服务进程。如果svchost.exe进程的数量多于5个,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病毒假冒的,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使用一些进程管理工具,例如Windows优化大师的进程管理功能,查看svchost.exe的可执行文件路径,如果在“C:\WINDOWS\system32”目录外,那么就可以判定是病毒了。
explorer.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iexplorer.exe、expiorer.exe、explore.exe。explorer.exe就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资源管理器”。如果在“任务管理器”中将explorer.exe进程结束,那么包括任务栏、桌面、以及打开的文件都会统统消失,单击“任务管理器”→“文件”→“新建任务”,输入“explorer.exe”后,消失的东西又重新回来了。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explorer.exe进程默认是和系统一起启动的,其对应可执行文件的路径为“C:\Windows”目录,除此之外则为病毒。
iexplore.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iexplorer.exe、iexploer.exeiexplorer.exe进程和上文中的explorer.exe进程名很相像,因此比较容易搞混,其实iexplorer.exe是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所产生的进程,也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IE浏览器。知道作用后辨认起来应该就比较容易了,iexplorer.exe进程名的开头为“ie”,就是IE浏览器的意思。
iexplore.exe进程对应的可执行程序位于C:\ProgramFiles\InternetExplorer目录中,存在于其他目录则为病毒,除非你将该文件夹进行了转移。此外,有时我们会发现没有打开IE浏览器的情况下,系统中仍然存在iexplore.exe进程,这要分两种情况:1.病毒假冒iexplore.exe进程名。2.病毒偷偷在后台通过iexplore.exe干坏事。因此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赶快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吧。
rundll32.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rundl132.exe、rundl32.exe。rundll32.exe在系统中的作用是执行DLL文件中的内部函数,系统中存在多少个Rundll32.exe进程,就表示Rundll32.exe启动了多少个的DLL文件。其实rundll32.exe我们是会经常用到的,他可以控制系统中的一些dll文件,举个例子,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rundll32.exe user32.dll,LockWorkStation”,回车后,系统就会快速切换到登录界面了。rundll32.exe的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在别的目录则可以判定是病毒。
spoolsv.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spoo1sv.exe、spolsv.exe。spoolsv.exe是系统服务“Print Spooler”所对应的可执行程序,其作用是管理所有本地和网络打印队列及控制所有打印工作。如果此服务被停用,计算机上的打印将不可用,同时spoolsv.exe进程也会从计算机上消失。如果你不存在打印机设备,那么就把这项服务关闭吧,可以节省系统资源。停止并关闭服务后,如果系统中还存在spoolsv.exe进程,这就一定是病毒伪装的了。
限于篇幅,关于常见进程的介绍就到这里,我们平时在检查进程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可疑,只要根据两点来判断:
1.仔细检查进程的文件名;
2.检查其路径。
通过这两点,一般的病毒进程肯定会露出马脚。
找个管理进程的好帮手
系统内置的“任务管理器”功能太弱,肯定不适合查杀病毒。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进程管理工具,例如Procexp。Procexp可以区分系统进程和一般进程,并且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让假冒系统进程的病毒进程无处可藏。
运行Procexp后,进程会被分为两大块,“System Idle Process”下属的进程属于系统进程,
explorer.exe”下属的进程属于一般进程。我们介绍过的系统进程svchost.exe、winlogon.exe等都隶属于“System Idle Process”,如果你在“explorer.exe”中发现了svchost.exe,那么不用说,肯定是病毒冒充的。
我家电脑中了木马病毒,连360安全卫士的配件都给改了?怎么办?怎么让这种贱人绳之以法?请专业人士回
使用腾讯电脑管家全盘杀毒修复一下系统。杀毒软件对各种病毒有时也没有办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到如何防范电脑不被黑客攻击,学习相关知识,丰富自己。
学习一下:1.
2.
在网上看到有个软件叫网络人远程控制旗舰版,有哪位大神知道这个软件的真假?会不会是木马病毒的一种?
网络人远程控制旗舰版是免杀非木马软件,可放心使用,可以免费试用,有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屏幕自动录像读取功能: 屏幕操作的内容、对方所运行的程序、所浏览的网页,都可以录制下来!买旗舰版,送屏幕自动录像软件。点击查看键盘记录功能;
1.进程管理、及窗口管理。可以远程结束对方的进程或窗口。
2.屏幕墙:可以同时监控多台被控电脑的桌面;
3.视频墙:可以同时监控多台被控电脑的视频;
4.批量分发文件给所有被控电脑;
5.发送广播消息给所有被控电脑;
6.批量关机、重启被控电脑;
7.远程开启同一局域网内其它电脑(利用网卡唤醒功能)。
为什么我的电脑总是中木马病毒?
一、 杀(防)毒软件不可少
病毒的发作给全球计算机系统造成巨大损失,令人们谈“毒”色变。上网的人中,很少有谁没被病毒侵害过。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为电脑安装一套正版的杀毒软件。
现在不少人对防病毒有个误区,就是对待电脑病毒的关键是“杀”,其实对待电脑病毒应当是以“防”为主。目前绝大多数的杀毒软件都在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即电脑被病毒感染后杀毒软件才忙不迭地去发现、分析和治疗。这种被动防御的消极模式远不能彻底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杀毒软件应立足于拒病毒于计算机门外。因此应当安装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应该定期升级所安装的杀毒软件(如果安装的是网络版,在安装时可先将其设定为自动升级),给操作系统打相应补丁、升级引擎和病毒定义码。由于新病毒的出现层出不穷,现在各杀毒软件厂商的病毒库更新十分频繁,应当设置每天定时更新杀毒实时监控程序的病毒库,以保证其能够抵御最新出现的病毒的攻击。
每周要对电脑进行一次全面的杀毒、扫描工作,以便发现并清除隐藏在系统中的病毒。当用户不慎感染上病毒时,应该立即将杀毒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然后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操作,清除一切可以查杀的病毒。如果病毒无法清除,或者杀毒软件不能做到对病毒体进行清晰的辨认,那么应该将病毒提交给杀毒软件公司,杀毒软件公司一般会在短期内给予用户满意的答复。而面对网络攻击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拔掉网络连接端口,或按下杀毒软件上的断开网络连接钮。
二、个人防火墙不可替代
如果有条件,安装个人防火墙(Fire Wall)以抵御黑客的袭击。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防火墙安装和投入使用后,并非万事大吉。要想充分发挥它的安全防护作用,必须对它进行跟踪和维护,要与商家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注视商家的动态。因为商家一旦发现其产品存在安全漏洞,就会尽快发布补救(Patch) 产品,此时应尽快确认真伪(防止特洛伊木马等病毒),并对防火墙进行更新。在理想情况下,一个好的防火墙应该能把各种安全问题在发生之前解决。就现实情况看,这还是个遥远的梦想。目前各家杀毒软件的厂商都会提供个人版防火墙软件,防病毒软件中都含有个人防火墙,所以可用同一张光盘运行个人防火墙安装,重点提示防火墙在安装后一定要根据需求进行详细配置。合理设置防火墙后应能防范大部分的蠕虫入侵。
三、分类设置密码并使密码设置尽可能复杂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密码。网上需要设置密码的地方很多,如网上银行、上网账户、E-Mail、聊天室以及一些网站的会员等。应尽可能使用不同的密码,以免因一个密码泄露导致所有资料外泄。对于重要的密码(如网上银行的密码)一定要单独设置,并且不要与其他密码相同。
设置密码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姓名缩写以及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泄露的字符作为密码,最好采用字符与数字混合的密码。
不要贪图方便在拨号连接的时候选择“保存密码”选项;如果您是使用Email客户端软件(Outlook Express、Foxmail、The bat等)来收发重要的电子邮箱,如ISP信箱中的电子邮件,在设置账户属性时尽量不要使用“记忆密码”的功能。因为虽然密码在机器中是以加密方式存储的,但是这样的加密往往并不保险,一些初级的黑客即可轻易地破译你的密码。
定期地修改自己的上网密码,至少一个月更改一次,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原密码泄露,也能将损失减小到最少。
四、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及程序,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
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及程序。几乎所有上网的人都在网上下载过共享软件(尤其是可执行文件),在给你带来方便和快乐的同时,也会悄悄地把一些你不欢迎的东西带到你的机器中,比如病毒。因此应选择信誉较好的下载网站下载软件,将下载的软件及程序集中放在非引导分区的某个目录,在使用前最好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一个实时监控病毒的软件,随时监控网上传递的信息。
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以免遭受病毒邮件的侵害。在互联网上有许多种病毒流行,有些病毒就是通过电子邮件来传播的,这些病毒邮件通常都会以带有噱头的标题来吸引你打开其附件,如果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而下载或运行了它的附件,就会受到感染,所以对于来历不明的邮件应当将其拒之门外。
五、警惕“网络钓鱼”
目前,网上一些黑客利用“网络钓鱼”手法进行诈骗,如建立假冒网站或发送含有欺诈信息的电子邮件,盗取网上银行、网上证券或其他电子商务用户的账户密码,从而窃取用户资金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公安机关和银行、证券等有关部门提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电子商务用户对此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目前“网络钓鱼”的主要手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诈骗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这些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或是以各种紧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录某网页提交用户名、密码、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等信息,继而盗窃用户资金。
(2)建立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犯罪分子建立起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真正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系统或者伪造银行储蓄卡、证券交易卡盗窃资金;还有的利用跨站脚本,即利用合法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恶意Html代码,屏蔽住一些可以用来辨别网站真假的重要信息,利用cookies窃取用户信息。
(3)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进行诈骗。此类犯罪活动往往是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是在比较知名、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上发布虚假的商品销售信息,犯罪分子在收到受害人的购物汇款后就销声匿迹。
(4)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后实施盗窃活动。木马制作者通过发送邮件或在网站中隐藏木马等方式大肆传播木马程序,当感染木马的用户进行网上交易时,木马程序即以键盘记录的方式获取用户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指定邮箱,用户资金将受到严重威胁。
(5)利用用户弱口令等漏洞破解、猜测用户账号和密码。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贪图方便设置弱口令的漏洞,对银行卡密码进行破解。
实际上,不法分子在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过程中,经常采取以上几种手法交织、配合进行,还有的通过手机短信、QQ、MSN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钓鱼”不法活动。反网络钓鱼组织APWG(Anti-Phishing Working Group)最新统计指出,约有70.8%的网络欺诈是针对金融机构而来。从国内前几年的情况看大多Phishing只是被用来骗取QQ密码与游戏点卡与装备,但今年国内的众多银行已经多次被Phishing过了。可以下载一些工具来防范Phishing活动,如Netcraft Toolbar,该软件是IE上的Toolbar,当用户开启IE里的网址时,就会检查是否属于被拦截的危险或嫌疑网站,若属此范围就会停止连接到该网站并显示提示。
六、防范间谍软件
最近公布的一份家用电脑调查结果显示,大约80%的用户对间谍软件入侵他们的电脑毫无知晓。间谍软件(Spyware)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安装(安装后很难找到其踪影),并悄悄把截获的信息发送给第三者的软件。它的历史不长,可到目前为止,间谍软件数量已有几万种。间谍软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够附着在共享文件、可执行图像以及各种免费软件当中,并趁机潜入用户的系统,而用户对此毫不知情。间谍软件的主要用途是跟踪用户的上网习惯,有些间谍软件还可以记录用户的键盘操作,捕捉并传送屏幕图像。间谍程序总是与其他程序捆绑在一起,用户很难发现它们是什么时候被安装的。一旦间谍软件进入计算机系统,要想彻底清除它们就会十分困难,而且间谍软件往往成为不法分子手中的危险工具。
从一般用户能做到的方法来讲,要避免间谍软件的侵入,可以从下面三个途径入手:
(1)把浏览器调到较高的安全等级——Internet Explorer预设为提供基本的安全防护,但您可以自行调整其等级设定。将Internet Explorer的安全等级调到“高”或“中”可有助于防止下载。
(2)在计算机上安装防止间谍软件的应用程序,时常监察及清除电脑的间谍软件,以阻止软件对外进行未经许可的通讯。
(3)对将要在计算机上安装的共享软件进行甄别选择,尤其是那些你并不熟悉的,可以登录其官方网站了解详情;在安装共享软件时,不要总是心不在焉地一路单击“OK”按钮,而应仔细阅读各个步骤出现的协议条款,特别留意那些有关间谍软件行为的语句。
七、只在必要时共享文件夹
不要以为你在内部网上共享的文件是安全的,其实你在共享文件的同时就会有软件漏洞呈现在互联网的不速之客面前,公众可以自由地访问您的那些文件,并很有可能被有恶意的人利用和攻击。因此共享文件应该设置密码,一旦不需要共享时立即关闭。
一般情况下不要设置文件夹共享,以免成为居心叵测的人进入你的计算机的跳板。
如果确实需要共享文件夹,一定要将文件夹设为只读。通常共享设定“访问类型”不要选择“完全”选项,因为这一选项将导致只要能访问这一共享文件夹的人员都可以将所有内容进行修改或者删除。Windows98/ME的共享默认是“只读”的,其他机器不能写入;Windows2000的共享默认是“可写”的,其他机器可以删除和写入文件,对用户安全构成威胁。
不要将整个硬盘设定为共享。例如,某一个访问者将系统文件删除,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面崩溃,无法启动。
八、不要随意浏览黑客网站、色情网站
这点勿庸多说,不仅是道德层面,而且时下许多病毒、木马和间谍软件都来自于黑客网站和色情网站,如果你上了这些网站,而你的个人电脑恰巧又没有缜密的防范措施,哈哈,那么你十有八九会中招,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
九、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毋庸讳言,无论你的防范措施做得多么严密,也无法完全防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出现。如果遭到致命的攻击,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重装,而重要的数据就只能靠你日常的备份了。所以,无论你采取了多么严密的防范措施,也不要忘了随时备份你的重要数据,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