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上海译制片厂有哪些经典配音作品
- 2、为什么我国译制片的配音都带着略显夸张做作的腔调?
- 3、在国内给译制片配音的都是什么人?
- 4、为什么译制片和国产片的配音语音语调不一样
- 5、为什么翻译片配音那么奇怪?
上海译制片厂有哪些经典配音作品
上译的经典译制片配音可太多了,有《王子复仇记》、《简爱》、《佐罗》、《巴黎圣母院》、《虎口脱险》、《大独裁者》、《追捕》、《警察与小偷》、《凡尔杜先生》、《红菱艳》、《尼罗河上的惨案》、《卡桑德拉大桥》。。。。。。几乎每部都可以说是经典。
为什么我国译制片的配音都带着略显夸张做作的腔调?
因为上海译制厂的配音导演们喜欢这种配法,而且说这是“殿堂级”配音方法,所以就将原本的“说话”变成了“朗诵”的形式。 之前我们推崇的那些大师们都把“信达雅”作为配音的标准要求,遵循配音就是要贴近原声的。可是现在由于制作成本、翻译水平、对白稿子质量等众多因素,特别是错误和偏离真正的的“二度创作”的错误根据,导致了现在影片的配音现状。
最根本的是原来一部电影,会从看原片、导演分析、人物角色确认、初对、复对、试录、实录、审片、修改……各种方面来说,都是很复杂麻烦的过程,变为现在一周甚至3天的制作周期不得不说太短了,其中的质量差别肯定是不用说的。看的电影多了,总觉得译制片的翻译与配音似乎总是一样的人在做,听多了自己就会总结出一些语言套路。
我以前看别的东西时候知道了一个数学上的定律,哥德尔定理,也可以解释在翻译上的一些事情。两种语言本来是就是难以充分互译的,这是因为事物、情感等存在是无限的、连续的,是最广大的集合,而各种语言相比之下都是有限的(虽然都在不断充实壮大),所以两种语言的描述之间,就未必能够做到充分互译。 所谓信、达、雅,正是出于翻译本身就是一件无法充分对应的事情,而提出的追求目标。
举个例子吧,星际争霸中的著名台词“Nuclear Launch Detected”,这也是美军战略预警司令部发现有核弹升空的标准说法,而中文翻译为“侦测到核弹发射”或者其他任何的翻译,都显得的不是那么贴切,如果我国解放军二炮部队类似的标准说法,而且众所周知,那么对应翻译起来才比较贴合。而电影对白翻译和配音,还要受到语句长度、动作主要是主角处在的环境、俗语俚语段子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最重要的是,商业片的翻译时间和成本是有限的,所以电影翻译就比较难。
在国内给译制片配音的都是什么人?
过去给译制片配音的主要是电影译制片厂的,比如长春电影译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这两个厂多数是专门的配音演员配音,但也有不少电影演员也参与配音;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没有专门的译制片厂,但也有译制片的工作,配音演员都是电影演员担当。后来,话剧团演员、电视台的播音员、影视界的其他演员也有担任配音的。
为什么译制片和国产片的配音语音语调不一样
老译制片配音多是上海译制厂配的,乔榛,丁建华,童自荣,丘岳峰等人,很有特色的声音,太富有感情色彩,可以说是经典,所以应该熟悉。国产片多是演员自己的声音,比较杂,但真实。
为什么翻译片配音那么奇怪?
很简单,因为现在上海译制厂的配音导演们喜欢这种配法,并将之冠名为“殿堂级”配音方式,所以就将原本的“说话”变成了“朗诵”。原来我们推崇的那些大师们都将“信达雅”作为配音的标准,遵循配音就要贴原声的做法(大家可以试着将《简爱》等片子瞬时切换配音和原声,可以发现竟然是可以顺接的),而现在由于制作成本、翻译水平、对白稿子质量等因素,特别是畸形的“二度创作”的错误理念,造成了现在的某些影片的配音现状。最根本的,原来一部电影,从看原片、导演分析、人物角色确认、初对、复对、试录、实录、审片、修改……很复杂冗长的过程,变为现在一周甚至3天的制作周期,其中的质量差别肯定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