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公安机关如何破解难题中推进改革
- 2、如何在新常态下破解经济体制改革难题
- 3、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 4、城乡融合发展,如何解开四道改革难题?
- 5、党组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解决遗留问题存在哪些问题?
公安机关如何破解难题中推进改革
用改革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徐凡新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局长
"我们要用新思维提出新思路,用新措施应对新情况。"
孟部长从四个方面对我们地市公安局长提出了殷切期望,尤其是要善于在破解难题中推进改革,我感触很深。近年来,莆田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机遇,各项社会事业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公安机关也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要求我们用新思维提出新思路,用新措施应对新情况。近年莆田的一些大案特别是命案基本告破,进一步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两抢一盗”案件侦破过程中实行“治安等级预警”制度,规定各下属单位每被通报一次红牌警告就要到分局说明情况。这对预防案件发生起到了有效作用,人民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同时,从前年开始实施的执法规范化15条举措,特别加强了执法监督,通过各种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破解难题要找到可操作性办法
陈正权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局长
"关键要解决‘破什么、怎么破、谁去破’的问题。"
破解难题的能力是一位地市公安局局长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而想要有效破解难题,关键就是解决“破什么、怎么破、谁去破”的问题。我们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首先要提升认识和实践能力,然后要发现并深究问题,接着要探寻可操作性手段,最后要明确责任承担,每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我认为在这些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可操作性手段的探寻,即“怎么破”的问题,没有这个环节,难题根本就不可能彻底解决。比如对于警力不足的问题要明确警察人数不可能机械地增长,所以在“无增长改善”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提出了要“向科技要警力”,建立了四川省内惟一的情报研判支队,提出了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实现了“让警力跟着警情走”的目标,有效地缓解了警力不足所产生的压力。
化解矛盾应因事制宜
郭维国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局局长
"处理一般群体性事件,用强控制不如转为软控制。"
公安维稳工作一切都是围绕“民”在工作,民稳则社会稳,国家就稳。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矛盾凸显。公安机关在参与处理一般群体性事件时,要因事制宜,用强控制不如转为软控制。即通过不断夯实公安基础工作,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拉近警民关系,使民警融入群众之中,收集情报信息,了解关注群众合理诉求,着力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群众会更加信赖民警,从而增强公安机关的感染力、公信力和说服力,从而有能力、有资本化解矛盾。
软控制就是一种无形的行动,要多了解、多接近群众,融洽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遇民易和,遇暴则惩,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诉求,达到缓解矛盾的效果。
牢固树立五个观点做好新疆维稳工作
王明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局长
"抓稳定即抓发展,保稳定即保增长。"
对新疆来说,如何确保首府长期安定团结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新疆形势不断向好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防反弹、防蔓延,为全疆、全国稳定做贡献。我们要坚决挫败各种危害,保持主动性,掌握主动权。为此,我们首先大力推动情报信息工作。要全力以赴布建情报网络。其次,在工作思路、方法手段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做到“敌动我知,未动先知”,成立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掌握情报信息,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三是准确择机发布信息,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引导舆论,避免引发次生事端。要对意识形态领域常抓不懈,引导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我们要牢固树立五个观点,即稳定压倒一切;平时多投入、低成本抓稳定;抓稳定即抓发展,保稳定即保增长;处理一切问题都要有利于稳定;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要用“心”破解社会难题
许文有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局长
"处理社会矛盾,我们必须采用中医的方法‘外症内治’。"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的纠结导致社会矛盾频发,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公安机关必然要在平息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我看来,在处理社会矛盾这道难题的时候,我们必须采用中医的方法“外症内治”,首先要治理好队伍,才能更好地处理矛盾;其次,也要对症下药,不能乱治而将队伍打散了;最后,要标本兼治,让有病的机体逐渐地康复,再加上综合整治,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果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就永远也处理不好矛盾。关于治理队伍,我们首先要让我们的同志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让他们知道社会矛盾是无法回避的,总要想办法去解决,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分管的地区当成自己的家,把反映问题的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家事,用尽心力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破解难题需要整合各种资源
刘新云山东省菏泽市公安局局长
"提高工作效率要整合社会资源、公安资源和网上资源。"
菏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是公安工作面临着警力少、任务重的艰难局面,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整合社会资源、公安资源和网上资源。
首先,社会资源很重要,社会上的每个职能部门都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对公安工作都能提供有益的信息,比如社区保安可以帮我们提供社区谁家闹矛盾了之类的信息,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帮我们提供劳资纠纷信息,这些对我们及早开始预防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公安自身的资源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监控设施,有效追踪肇事车辆的逃逸路线等等。最后,网络也是获取资源的重要平台,为此,我局设立了舆情分析中心和情报分析中心,广泛关注网络论坛,不仅充分掌握了本地的信息,而且也了解了其他地区的状况,以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李义龙湖北省鄂州市公安局局长
"密切注意任何可能影响到稳定团结的事端,积极做好维稳工作。"
正如孟部长在这次培训班上强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做好维稳工作,首先要大力加强对群众法制宣传教育,正确引导舆论。我们首先提出了“以案说法,送法入户”,让群众清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群众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要让民警真正走入社区,真正为群众分忧解难。其次,加强基层维稳力量整合。鄂州成立了维稳中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工作,使大量矛盾纠纷得以顺利化解。再次,要密切关注社会治安中的各种问题。如果治安出现问题,警民关系就不会和谐,日积月累,群众就会有较大的意见,一旦再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形成对立冲突。因此,我们要求民警一定要从小事做起,密切注意任何可能影响到稳定团结的事端,积极做好维稳工作。你为老百姓做的事,老百姓都会记在心里,然后发自内心地支持你的工作。
创建合成化现代警务体系
槐国栋山东省日照市公安局局长
"虽然警力紧张、经费不足,但维护稳定的职责一刻不能放松。"
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动态化、复杂化,仅去年到日照旅游的人数就达2000万。而全市警力占人口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六点八,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认为,警力紧张、经费不足一时难以解决,但维护稳定的职责一刻不能放松。
日照市公安局以“一警多能、综合执法”为基本要求,以“五张防控网”为主要载体,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奖惩兑现的激励机制为保障,积极创建合成化现代警务体系,强力推动“三项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警务效能,构建了警爱民、民拥警的新型警民关系,确保了社会治安局势持续稳定。
我市“两抢”警情近三年分别下降40%、33.8%和15.5%,今年以来,“两抢”发案数平均每天不足1.5起,在2009年山东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日照位居第一。
如何在新常态下破解经济体制改革难题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问题倒逼改革,不进则退;不改革,社会的巨大变迁很可能诱发更尖锐的社会矛盾。
中国当代改革历史进程其实质就是不断用改革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时刻以改革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广大人民所吁所求的问题,国家和民族才能够不断前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资本市场、户籍制度、教育医疗、计生体制等各领域的改革,无一不是回应人民所呼所盼。
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不可谓不大,经济持续下行暴露出的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扩大、金融机构呆坏账上升、地方债务风险加剧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摆在我们面前。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须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舍此别无他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重点强化民生领域投资,是提升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并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重要抓手,也是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争取时间空间的重要举措,是完全必要的。从长远看,归根结底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制度要红利。
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很清楚,人民的吁求就是问题之所在,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所在,就是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正如总书记所说,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商事制度改革、政府负面清单管理等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万众创新”“草根创业”之局面蓬蓬勃勃,无不彰显中国改革的动力在民间。
总书记之所以强调改革思维,之所以强调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就是要彻底破除陈旧的思维模式及其背后固化的利益藩篱,极其鲜明地昭示了改革的取向和目标。一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各色各样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直到现在仍以种种变体存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破除陈旧思维,就是要在经济方面破除各种阻碍个人实现选择自由的障碍,强调公平正义;强调改革思维,就是要强调为保障个人选择自由创造条件,破除制度性约束。
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是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自由流动。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在推动土地、资本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个人选择自由进而实现经济自由的权利,促进了社会的生长发育。总书记讲话中所强调的改革要回应人民所呼,其实质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自然回响。
新常态伴随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需要破除旧思维、树立新思维,关键是要坚持改革思维。以改革思维引领新常态,创造新机遇,释放新红利,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爬坡过坎迈向新高度,行稳致远实现新目标。
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经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八条基本经验:
一.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向”也没有出路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改革没有出路,若不顾客观条件变化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固守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僵化体制,只能把社会主义引向死胡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相反,如果借改革之机,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全面走向资本主义,也难以找到出路。这是中国改革的首要经验。
二.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清除思想障碍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改革的深化也有赖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其实,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农村改革之初,有人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复辟;特区刚建立时,也有人说,特区除了五星红旗是社会主义外,其余全是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市场经济被视为洪水猛兽,被斥之为社会主义的异端;还有些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资本主义土壤,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所谓的私有化……不解放思想,不冲破传统观念,不打破思想枷锁,不抛弃“左”的教条,改革就无从谈起。同时,也要警惕右的倾向,防止被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
三.要把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
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有改革理论的提出和一切改革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展开的。
四.是“异端”,还是正途,要靠实践来检验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难以被人们接受。因此,后来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的方针,这种“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尊重改革实践,尊重群众创造,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确立改革目标的做法,有利于改革的稳步推进,同时又防止了出现大的挫折。
五.“骑自行车原理”的启示自行车骑得太快,易栽跟头,若骑得太慢或者不动,最终也会摔下来,这就是“骑自行车原理”。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改革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才能稳步前进。
六.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和巩固改革成果
要把改革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运用法制手段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改革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化,还可以避免由于人事更迭,使改革进程发生逆转。
七.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权力的调整,又涉及到利益的分配,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公民的利益。要把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顺利完成,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组织、有秩序、分步骤地积极推进,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党的领导,解散党的组织所导致的灾难性恶果,从反面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当今中国,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不仅改革搞不下去,建设也无从谈起,甚至连起码的社会秩序也难以维持。这是全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的实践中认识到的一条真理。
八.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进行改革理论准备
社会生活中的无序和混乱,根源于思想上的混乱,而思想的混乱又源于理论上的混乱。只有澄清理论上的是非,才能解决思想混乱问题,只有解决理论和思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社会生活的混乱和无序。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旧的观念出发,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当前存在问题,如分配不公、机会不均、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公平竞争、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诚信危机、国民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经济和民事纠纷激增,社会结构呈不稳状态,人们幸福感下降等等,几乎都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合理地界定二者的边界所造成的。
当前最亟待的问题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所谓政府自身的改革,就是要按照人民的付托,去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那些不该管的事情尽快退出来,不要为了自己那一点小的本位利益或者权利或者等等来妨碍这个大局。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同时对人民关心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从企业方面做的,应该尽自己更大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企业要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因为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我们才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竞争力,从另一方面讲,企业应该更多地尽到自己的帮助社区,帮助贫困地区,帮助周围的那些穷人;
对个人来说,应该加强信用教育,信用的建设,因为如果是一个社会处在信任危机中,这个社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解开四道改革难题?
在城乡结合的发展中,所遇到的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所有城市里城乡结合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无非是,人口,土地,金融,财政。这四个要素的解决,才能解开限制城乡发展的绳子。
一,人口问题,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发展的问题上,人口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只有城市中有足够多的劳动力,才可以支撑当地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又可以提供工作岗位供年轻人就业。年轻人的消费推动各类商铺的发展,城市便有了财政收入的来源。让当地的人口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此创业,还有资金的借贷,储蓄业务也可以刺激当地银行金融产业的发展。
二,人口住房
虽然知道提升当地人口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是问题不是这么容解决的。总不可能期待大家生育孩子慢慢培养,最好的方式是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当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后,也会有其他地方的年轻人来此打拼,逐渐的,一个城市的发展就会慢慢有了起色。当然,这个问题和土地问题相辅相成,也要提供足够多的住房才能容纳这些劳动力。
三,城乡发展
虽然说得简单,但是实际情况要比我们想的复杂得多,并且各位问题都是环环相扣。当地企业发展做些什么?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土地条件不错,可以种植一些水果等经济作物,地理条件不错就投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用来发展商业。这些都需要政府及政策的支持乃至于政策的倾斜。也可以给当地年轻人一些补贴鼓励他们回乡发展,回乡就业。这些当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过,我们相信,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遇到过非常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也可以是我们的城乡发展的更好,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再添新助力!
党组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解决遗留问题存在哪些问题?
党组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解决遗留问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党委履行职责“虚化”。少数基层党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强,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不坚决或不到位的现象,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说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工作方式只会耍年初开会、年中发文、年末考核"三板斧”,压力传递存在层层递减现象,好多工作要求停留在乡镇(街道)—级,没有真正落实到党支部。
二是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有的农村党支部“一年开不了几次会,一开会不是举拳头就是收党费”,凝聚力战斗力无从谈起。有的基层党组织做工作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对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给群众办实事不多,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有的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带头致富、带动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