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24小时接单的黑客,黑客业务,黑客怎么找,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讲书破解(破解版软件)

本文目录一览:

稻盛和夫成功的秘诀都在这本书里

说到稻盛和夫先生,我相信很多爱学习的伙伴并不陌生。其实,在我内心当中一直是有一些疑问的,稻盛和夫先生这个人就像神一样,太光辉,太伟大了。他是日本“ 经营四圣 ”中现在唯一在世的一位,快90岁了。他一个人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这真是不可思议。更重要的是,在他78岁高龄那一年,他居然还应日本政府邀请,去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而他居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日航救活了,并且反亏为盈,甚至创造了当年利润最大、准点率最高的业绩。同时特别伟大,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他还没有拿一分钱工资!他完全是为了拯救日本的航空业,甚至拯救整个政府对于航空的信心。在救活了日航后,他就激流勇退了。

稻盛和夫先生为什么这么牛?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我们去看了他的《干法》《活法》《六项精进》等书。《心》是稻盛和夫先生在90岁高龄写的。译者曹老师也说,这是在他看到的书中将稻盛和夫先生所有的官方数据写得最清楚的一本。稻盛和夫先生应该是把毕生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了这本书里面,正如书封面所写—— 稻盛和夫先生的一生嘱托 。

我就很功利——我就想知道: 为什么稻盛和夫先生这么厉害,这么牛?对于我们现代的一个普通人而言,到底有什么启发? 非常有幸,我在第四章里面找到了答案。

001 继承  

第一个答案是什么呢?是他的父母。这可能有点意外,其实就是 稻盛和夫先生从父母那边继承到了一些很重要的品质和气质 。他父母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他的父亲胆小,有一点谨慎,是胆小慎微的,又非常勤劳诚实,非常保守,他这一辈子从来不跟别人借钱。他的母亲则完全不一样,她非常开朗乐观,而且很重要是他的母亲很有财商——很有经营头脑。当稻盛和夫先生的父亲的产业发生问题以后,他母亲就站出来,接受了整个家族的经营,然后开了工厂,做了生意,还做得不错。稻盛和夫先生自己也讲了,他经营京瓷、第二电电这些产业也很可能是继承了他母亲身上的经营之才。所以,这点给了我启发——母亲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妈妈一定要多花心思在你孩子的身上。也确实有很多研究表明: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是高过父亲的。

最重要的是,据稻盛和夫先生回忆,他父母有个共同坚守的原则,也正是他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个气质,就是两个字—— 正直 。《心》这本书第四章的标题就叫“贯彻正道”,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正直、很有骨气。

正直很重要,书里讲到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故事,他小时候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正直、有正义感这样的一个特质。在学校里,他有一位老师特别偏心,对于某一些富家子弟总是很偏袒。当孩子们犯错的时候,那些富家子弟总是被这个老师袒护着,而即便稻盛和夫或其他小朋友没有犯错误,也会被批评。

当时,年幼的稻盛和夫的正义感油然而生,就对那些欺负他却并没有受到老师批评的富家子弟进行了反击对抗。这件事情被老师告到了他的父母那里,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埋怨,也没有去讨好那些富家子弟或者老师,而是告诉稻盛和夫如果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就坚持,甚至可以打回去。

稻盛和夫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叫做“ 利他 ”。其实我们要清楚,“利他"并不是向强权低头,并不是一味地去让它。在稻盛和夫先生后来的职业发展中也体现了这一点。他在第一份工作中其实就遇到了一些困难。那个工作场所的效益并不好,因为里面充斥着磨洋工、不干活混日子的人。但稻盛和夫先生自己不想混,那些人就说他很年轻,而他就站出来越级,越过那些所谓的他的直属领导,去做对抗,去批评那些老员工,批评那些磨洋工的人。

面对这样的事情,说实话,很多公司的前辈们会说“你不去得罪他们就行了。”还会告诉你“你说的虽然没有错,但是那些人已经就那样了,你睁只眼、闭只眼不就完了吗?”这个时候,稻盛和夫先生坚信一句话—— 即便逆风而行,也要笔直前行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稻盛和夫先生认为: 正确的就是正确的,绝不容扭曲 。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其实这个社会教育我们要圆滑一点,要审时度势,对吧?

稻盛和夫先生讲过,在他的人生当中,他很笨,他就会用“ 笔直前行 ”这一条,他就这么一个信念,所以他就做这么一件事儿,然后坚持下去,并且因为他坚持了这件事情,他其实选择的是一条难走的路。大家可以想想,所有人都在混日子,都在说“我们睁只眼、闭只眼吧”,然而,同时就他一个人在砥砺前行。他是非常孤独的,他说有时候在他内心中觉得就像一个人在登山,而原来是一群人登山,走着走着,后面没人了,就他一个人在寒风中走,但是他还是要 逆风而行 。

人是社会动物,会受周边的环境影响,如果说我们一定要从稻盛和夫先生身上或从他父母那里继承到一些什么好的品质,我觉得“ 正直 ”是能成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稻盛和夫先生对于正直的坚持,就好比是一个锚, 心锚 。心锚就相当于定见,就是当我们在迷茫的时候,当我们在跟别人,跟外部环境做斗争的时候,我们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坚持这个信念有可能会非常痛苦,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坚持下来了。有时候真的是, 笨笨的坚持反而能够使人到达成功 。稻盛和夫先生自己也讲,他不一定是一个天才,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的成功就来自于他对一些难的事情的挑战,而且即便看到那些不正确的事情,他依然能站出来去挑战,并且去坚持他自己内心的原则。所以,我们觉得他也是非常伟大的。

以上是稻盛和夫先生在第一份工作时遇到的一个困难。要知道,日本的工会的势力特别大,在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份工作中,工会的人都站出来骂:“稻盛和夫你就是公司的走狗、资本家。你干嘛站在公司那边!”而且对方人多势众,还发生了非常强烈的肢体冲突,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有一次稻盛和夫先生跟别人在推搡的过程中,整个额头被划破了,满脸都是鲜血。但接下来的事情很出人意料——他回宿舍包扎了一下,带着满头的绷带再次出现在了那些人面前。那些人被震惊了,原来文弱的书生居然可以这么干!所以,一个人的气场、气质就来自于他自己内心的那种坚定的信念。

从上面这些,我们已经了解到稻盛和夫先生的正直。再到后来,这公司也看中他,给他更大权利让他负责项目。但是他遭遇到了在中国的职场里也会发生的类似的事情——他当时就职的公司承诺他做成了项目,就会给他升职。当稻盛和夫先生去辛辛苦苦做好后,公司竟然把这项目给到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员工。尽管当时有人劝他,稻盛和夫先生还是立刻就辞职了,因为他要坚定内心的正义,这件事对他就是一个侮辱。

所以,稻盛和夫先生在创立京瓷之前,他的整个职场生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起点很高。甚至他当时在像我们中国高考那样的考试中,也没考到一个好学校。但是,他凭什么能够做到后来那样出色呢?是因为他性格中有从父母那边继承来的那些正直的理念。这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一点都不容易。

好,那问题来了,我们刚才讲稻盛和夫先生非常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继承了来自父母的基因。 那没有一个好父母的我们怎么办?或者说我们的父母没有稻盛和夫的父母那样好。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纠结这个问题,我给大家三条秘诀。

● 第一,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 ,当然你的父母也是一样有的,好好去想一想,你从父母(甚至可以是其他长辈、其他身边的人)身上能够继承哪些你能够坚持并且发扬光大的品质。比如,我就分别继承了我母亲的善于交际和我父亲的幽默。

● 第二,可能你会说你的家庭环境和稻盛和夫先生的不一样,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你变更成功?我觉得没关系,就算你成功不了,或者说你没有办法变成多伟大, 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变成稻盛和夫先生那么伟大的人 ,也就是说你可以成为那些伟大的人的父母。这就好比那句话,“我不是富二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二代的爹”。我们自己努力一点,好好学习,好好成长,我们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是第二点,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持续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 第三,其实,我们真正从父母基因中继承来的东西,也就占50%,另外50%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想,稻盛和夫先生也有兄弟姐妹,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像他那么成功?这说明, 来自于父母基因的50%确实非常重要,但另外50%也非常重要,它来自于自己后天的努力、学习、精进。

002 正道

我纵观了一下这本书,五个章节中我认为第四章节,就是现在我在解读的章节,应该是最核心的部分。在序言里也提到的稻盛和夫先生最坚持的六项精进,其实它的核心底层逻辑、底层理念,就是 坚持正道、贯彻正义 ,也就是本书第四章节的内容。

稻盛心学的核心叫做“ 作为人,何谓正确 ”,他的《心》这本书,所有的内涵就来自于这一个字—— 心 。我们要走心,从心出发,时刻牢记“作为人,何谓正确”。

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公司把这条列为他们企业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文化,把这句话放在了他们企业的文化墙上,每天都要去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你要考虑的 不是得失,而是善恶 ,而且你要站在人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这件事儿你说难吗?我觉得蛮难的,最难的就是 大道至简 。尽管这个词听上去好像很虚,它却是特别了不起的,能够成为一家企业的经营基准。

我还看过稻盛和夫先生的 《日航重生》 ,写的就是我们在这次分享开头时就提过的稻盛和夫先生以78岁的高龄还能够拯救濒临倒闭的日航的故事。其实他去了以后,当时跟随了稻盛和夫先生很多年的一位翻译者问他“老先生,您觉得能用这么短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奇迹,拯救了日航的最重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当时他说自己能够救活日航,其实因为他是个外行。我不知道他这样说是谦虚还是真的,但这确实让我很惊讶。的确,之前他根本就没有在航空业干过任何一天,他是一个完全的外行。

他说自己能够救日航,原因就源自于那么多员工,看到一个78岁的老人,不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考虑未来的名声,担着晚节不保的风险,还一分钱都不拿地投入到这次拯救的工作中去。他这样的精神感染到了所有人,所以大家能够团结一心。最后能够干成并不主要归功于那些具体方法,比如资产重组、财源提供、提高服务水平等(当然这些很重要),而是归功于这个最核心的、最简单的道理——他用心在做事。这也正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 用心在做事 。

昨天,在准备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家知道我们小学生都背过的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你们把它拿出来读一读。我告诉各位, 它就是我们做人的终极奥义 ,同意吗?只要你能做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面的一些东西,你这个人就很厉害很成功了,你想不成功都难。

其实,稻盛和夫先生讲的“ 作为人,何谓正确 ”,我们再把它翻译一下就是什么—— 正直、不说假话、关心他人、礼貌、热爱祖国 等等。这些难道不就是我们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吗?说实话,我们现在很多人仍做不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如说闯红灯,这样的事情小时候就知道了,为什么没有做到,就是知易行难。

《小王子》 里有一句话特别经典—— 所有 成年人都曾是个小孩,但很少人记得 。稻盛和夫先生那么牛,我觉得就是他回归到了核心。我们每个成年人只要能回归到那些我们孩提时代遵循的准则,回归到父母和老师教育的那些美德,我觉得这已经很厉害了。

《心》这本书里面也有提到“ 举头三尺有神明 ”,所以就不要总觉得反正没有人看到我。有时我们的内心确实会有一些纠结和摇摆。康德曾经说过,“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让我们震撼的是什么?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秩序。 ”

前段时间,我在跟一些伙伴们在打辩论,其中有一个辩题特别有意思,叫做: 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一难是吃肉,吃了就能取到真经了,请问唐僧是吃还是不吃?

辩论题目是没有对错和好坏的,它就是一个价值观的取向而已,支持吃和不吃的伙伴都有。大多数人会说吃,因为反正都已经快要取到真经了,前面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八十难都经历了,走了也快十万八千里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应该吃。很多人是这么想的。

当时,有一个辩手的回答给了我不少启发,他选了反方,也就是选了不吃。他说如果在临近成功时尝试去吃了肉,那也就是破了戒。"戒"是什么?就是原则。要是吃了肉,换来了取得真经,而那些听讲经的人也不会相信讲经人了,因为讲经人自己都没有把持那个原则。

世界上确实会有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选择坚持不吃肉的人,这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点。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坚持自己的定见,虽然似乎很笨、很傻,但是他一直坚持下去,我觉得他就是不吃肉的唐僧。

稻盛和夫先生做人是这样子的,做事儿经营企业也是如此。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他拯救日航时的故事。全世界有三大航空联盟:星空联盟、天合联盟和寰宇联盟。稻盛和夫先生在拯救日航的时候,日航是加入了寰宇联盟的,但是寰宇联盟是全世界三大航空联盟当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影响力最低的一个。

当时为了拯救日航,就有高管提出退出寰宇联盟,去加入到天合联盟,因为天合联盟是最大的航空联盟。这个提案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日航当时已经濒临破产,要怎么去更好地服务客户,怎样盈利,怎样让生存呢,这也算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对吧?而且似乎从道德上也没有错误。

这个时候,稻盛和夫先生就提出了他的疑问和建议,他让高管们一起来扪心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当你面对的一边是利益得失,另外一边是善恶,你到底怎么选择?这个其实就是考验人的 内心道德秩序 和 价值观 。在当时的情况下,退出寰宇联盟,加入天合联盟,对公司对员工都是得益的,都是有收获的,至少能够让公司快速恢复过来。但是这样就有个问题,原来的那些会员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可能就没有归属感了,也会担心原来的会员积分之类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当时,寰宇联盟那边呢,也许就会想:本来寰宇联盟就很小,要是日航这么一个大公司又要退出,要怎么办呢?

你看,这个时候事情就变得有点纠结了。如果只是判断利益得失,就很简单,选择退出寰宇联盟,然后加入天合联盟这个更大的联盟;但如果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人,从人的角度,从客户角度去考虑,就有可能不会去这样做,因为这个 选择不仅仅是利益得失,而更多的是善恶。

最后结果是什么?他们依然留在了寰宇联盟。当时客户也很开心,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做出的决定。韩寒讲过: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得失和利益 。但是今天,我在讲《心》这本书的时候,我会重新去思考韩寒的这句话,它好像跟我们稻盛和夫先生讲的理论刚好相反,稻盛和夫先生他认为, 成年人更应该看对错、看善恶 。

有时我们读书,可以把我们以往看过的几本书给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地把这些书进行知识网络的连接,然后可以互相印证。很巧的是, 王阳明 ,一个我国明朝的大儒,他讲的也是心学; 稻盛和夫 ,一个日本经营之圣、人生之师,他讲的也是心学。王阳明的心学讲的是什么?就是内心的善恶,致良知。稻盛和夫先生也是主张要以善恶来判断,而不是以得失。他两人是呼应起来的,我觉得特别的妙。

得失是很容易的,但善恶就比较纠结,比较难了。而善恶来自于什么?就来自于前面讲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我们小时候都被教育的要关爱他人,要明事理。

但正义说起来很容易,大善大恶、大是大非,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判断出来。比如我们不可能去杀人;也不太可能去贪污,当然也没有条件贪污;不可能做什么大坏事,不小心撞了人,肯定不会逃逸,会自己去解决,去自首……

大多数人确实分得清大善大恶、大是大非,但问题就在于小善小恶、小是小非——对于那些很模糊的善恶、是非,我们往往就很难界定了。比如,过年过节家长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物,对不对?

那这个时候你送礼物,你觉得应不应该?这很纠结,对不对?这取决于你当时是真心地去表达感谢,还是希望老师多照顾照顾自己家的孩子,多教导一些……这是很微妙的。

我们很多人也做不到杜绝小恶小非。比如,你有没有看过别人有过排队插队的经历?你自己可能不会插队,但如果有别人插队,你有没有勇气站出来去主张要排队?你看这不就是小是小非?你会觉得这无所谓,干嘛去管别人呢?或者可能你会觉得插就插了吧,不插我这个队就好……我们反而容易在小善小恶、小是小非上面没能把持住。但是这些小善小恶、小是小非,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让自己变得拥有更多判断善恶是非的 灵敏度 呢?答案是,这些 正确的判断来自于灵魂 。“灵魂”,这又是个大词儿。我发现稻盛和夫先生的书里很喜欢用“灵魂、宇宙”等等这些大词儿。作为一个讲书人,我们就来解读它,来破解什么叫“灵魂”。

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时,靠的是三样东西来发挥作用。

● 第一样叫“ 本能 ”,就是说有没有利益,如果有利益,第一直觉做还是不做。比如说这件事情能不能赚钱,这件事情是不是对我有利,这叫本能判断。

● 第二样叫“ 感性判断 ”。比如,我就是很讨厌那个人,他说什么我都不爱听;比如,我就是很讨厌那件事,讨厌那样的做法。这些情况是真的会有的, 我们确实对有的人、有的事就是像会相冲一样。类似情况反过来也成立,所以对我们很喜欢的人,他讲什么我们都觉得对。这就叫感性的认知。

● 第三样叫“ 知性 ”。在《心》这本书的第102页写到知性。我把它理解成“理性”,就是指条理很通畅,思路很清晰,讲道理,讲逻辑。

通常我们做决定就是依据以上这三样:本能、感性或者理性。 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这三样都不完整,都不是特别好, 因为无论怎么样,真正的判断依据应该是发自灵魂,发自心 ,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心》。归根到底,灵魂的判断就还是那句话—— 作为人,何谓正确? 就是《心》这本书的核心,被当成整个京瓷的底层文化的这句话。

是的,不以得失,不以利益为判断,而是以善恶来判断,达到真我,达到开悟的境界。“真我”又是一个大词,稻盛和夫先生在书里也有讲解到这些。大家知道,稻盛和夫先生在六十五岁的时候出家了,就是皈依了佛门。所以你看,我们老祖宗时代就有的佛教性质的东西,和咱们现在的很多仍是相通的。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去禅修,让自己去学习,特别好。

稻盛和夫先生的法号叫 大和禅师 ,他讲到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心性,达到认识真我,提炼自己灵魂的境界。那怎么做到呢?答案就是从日常,从平时点点滴滴提炼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做不了大善,更不会做什么大恶就行。贪污受贿、杀人伤人等等,我知道你不会,但是那些貌似不影响你的小善小恶,你会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佛教里有一条叫 持戒 (意思是:严守戒律),比如不吃肉只吃素。但你一旦破戒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平常也可以试试看,比如说我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个月或两个月不吃肉。期间要是一旦破了戒,或是时间到了,我们又开始吃,我们的状态、我们原来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就被打破了。

人是习惯的动物 ,我们要做好事儿不做坏事儿,一段时间其实并不难,但是我们要坚持至始至终地做好事不做坏事,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这也就是要在平常提炼自己,而且就像老话里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一件善事太小了,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一件事情的恶很小,小到无所谓,就不管它或者去做它。

这些点点滴滴都会影响到我们心性的修炼和磨炼,影响到最后自己的开悟,去贯彻正道。这其实就是稻盛和夫先生修炼自己的方式,他也在书中分享给了我们,说“ 只有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心性,磨炼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度过人生,然后才能达到开悟的境界,才能够一点点向真我靠拢。 ”对于我们,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那么最后我们才能成为像稻盛和夫先生一样伟大的人。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分享,主要解决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稻盛和夫先生这么牛逼这么伟大,干成那么多事儿。作为一个年近90岁的老人,他在今天已经把他的整个秘籍放在《心》这本书里面交给我们了。

而我非常幸运,我拿到的是第4章的分享,这是整本书的书胆、整本书的核心内容。虽然也比较抽象,但是我通过几个故事告诉大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第一,当然是他从父母基因里继承下来了一些风格;第二,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其实这第二点有点像《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提到的“你的原则才是最终那个核心的锚”,坚持它,其实反而有些事情会变得更简单。总之你就一条路走到底,走正道,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作为人来看是不是正确,是善恶还是得失。

029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购买一本书不见得你就拥有了此书,文字有点像密码,需要你去解读才能破解其中奥秘,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解决你破解上的难题。阅读可以分成几种情况:一是为了谈资或消磨时间而阅读,这个不需要技巧,认识字就可以,一般这样的创作者会给出简单到足以让你理解的语句。二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取得证件,像考取教师资格证、CPA、大学毕业,这些都需要你体系化学习;最后为了增进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或解决一些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阅读。《读懂一本书》主要在第三类阅读上对你有所帮助。下面就说说我在此书中找到对我有所感触的三点。

许多事做不好是因为你不愿意,或者说缺乏 主动性。 像书中举的在印度贫民区设置的电脑,孩子过一段时间都能游戏。这些孩子都是主动接触电脑,然后去试错、思考电脑的玩法。人本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主动接触这个有趣的世界。 主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动;二是思考,改进行动。 阅读也是一样的,只有你主动去探索书的价值,去阅读一本书,然后对照他人的阅读成效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书中举例阅读《从0到1》的一个阅读者,对照与樊登老师所讲的内容,发现问题后的思考,然后再改进自己读书的方法,可能提高就很快。我最近一直在读《战天京》,得到APP上罗胖讲了一期他的读书感悟,觉得自己读书读的好傻,冯唐也有此书的读书看法,对照大牛的读书笔记,修正自己的读书方法,这就是最好的主动性。

观光式的读书与沉浸式的读书。此两则的区别就是有无 目标感 ,像书中举例到上海旅游,观光与沉浸式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这也是同样一次经历,人们的收获成长完全不一样。很多人把这一辈子过成了观光式的,一路上了大学,工作,谈恋爱,结婚,买房子、装修,接着生孩子,养孩子。你会发现我们永远活在程序之中,没有乐趣,也不喜欢,更没有成为专家。不能说这样的人生不好,人生就是一次愉快旅程,何必在意那么多其他呢?苏轼有诗云: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过一生。但是读书要是如此,那么你不如去看看抖音、火山小视频来的过瘾。对于没有目标的帆船,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理解力是读书最重要的基本功了 ,要不对牛弹琴白费劲。

如何让自己真正读懂一本书呢?

曾国藩说过,读书相当于攻城略地。怎样才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

樊登老师给出了七个理解力池子,分别是经济学、心理学、国学、管理学、逻辑学、哲学与人生经验。当然还有法学、伦理学、生物学、历史……

这些都是樊登老师给出的,我个人觉得《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析阅读给出理解书的方法比较好,先从关键字、词开始,然后句子、段落,最后整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像拼图游戏那样逐渐与作者达成共识,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个学科堡垒。比如看到经济学,我感觉有一座大山耸立在那似的,头皮发麻。在知晓字词句、段落、文章的同时,然后能理解人性,觉察自己,用同理心对待他人,你就更容易增进自己的理解力咯。

拿起一本书,想要有所收获,你首先要改掉的坏习惯就是不够专心。看有关曾国藩的书比较多,曾国藩的读书很简单,一书不完不去读其他的书。现在信息比那时发达更多,每天据说出4万册新书,如果你不集中注意力,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书中给出的边玩手机、边读书非常不可取。其次就是带着目的去读书,特别是实用性的书,你的目的性越强、你的收获越大。

真正进入解构一本书时,开明宗义: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此书的写作背景 ,书中举例的都是樊登老师解读过的书。一般实用性的书都会首先给出一个概念、问题以及如何定义的,像《幸福的方法》中给出四类幸福;《掌控谈话》作者是FBI面对恐怖者进行谈判的专家。我看的最多是如何阅读与如何写作的书,数量之多、分类之细,让人应接不暇。可是你真正读上几本之后发现它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一定的框架上加自己的阅历与理解。

知道作者的写作背景与解决什么问题之后, 你要明确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与适用范围,奔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有了问题必须有解决办法,然后就是能不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书中给出的讲书稿的原则,也是 读书笔记的两个原则:一是以书为纲,不能跑偏;二是不能单独摘抄,必须有再创作。 也即是:首先要尊重原文,但同时一定要创作,要把它变得更加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书中给出的多是如何讲书,比如给出坡道,选出重要章节,逻辑结构进行陈述;而我想从如何写读书笔记来谈谈(这部分偏离了原书)。

一是 条理化。 也就是全书的逻辑结构进行有效整理,用简洁的语言给总结出来。毕竟是读书笔记,不能把原书给抄写出来,只能用少而精练的文字准确、全面地概括全书。这样便于以后再次阅读读书笔记,否则读书笔记就是读过、写过不产生太大的效应。

二是 剧情化 。就是增加读书笔记的可读性,尽量通过故事,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读书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来解读书中给出的大道理。比如反脆弱这个词怎么解释?用理论文字可能解释几百字你还不一定能明白。要是我给你举这么个事例:把玻璃杯扔在地上会摔碎;把铁球扔在地上不会摔碎,但是它也没什么好处;把乒乓球扔在地上会弹起来。这三种分别代表什么?玻璃杯摔碎,是在不确定的事发生的时候受损;铁球不变,是在不确定的事发生的时候不变,这个叫坚固。什么是反脆弱呢?就是在不确定的事发生的时候反而更好,这才叫反脆弱,像乒乓球那样。

三是 信息化 。也就是你读过的道理有多大程度改变了你的行动。也是书中说的说服力。《好好学习》明确给出——知识的定义就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这一步至关重要,只有这一步做好了,你才不会~懂得很多道理,依然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

拆书帮给出的拆书标准我觉得是最好的阅读实用性书籍的方法。

在16年夏天,我的知识付费第一款产品——财务自由之路,李笑来明确指出阅读没有意义,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能改变你人生。读书这件事只能依靠你的大脑不断玩弄你看到的文字,不停地思考更新你脑袋中概念,并把这些学到的指导你的生活,才有意义。一本书购买时的最大价值是因为它的纸张,而一本书真正的价值则是书中的内容与你实际生活的契合度有关。读书不需要追求数量,而是关键在于质量,在于你自己的改变上。

反观此书,给出的多是樊登老师讲书的方法,在众多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产品中,可以说利用此书介绍的方法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最好的。不过你能不能学得来,学会了你能不能赚钱不好说。我还是觉得《这样读书就够了》与《如何阅读一本书》更优些。

[原创] 情绪不好,可能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

近日重温“樊登读书会”之美国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埃利斯的名作《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总体感受是书的内容比书名更精彩,急于和大家分享。

在正式讲书之前,先讲一件身边发生的真事儿。

前两天,孩子感冒,早上七点我去医院挂一位姓辛的儿科医生的号,没想到窗口前已排起长队,我以为工作人员还没上班,但随后发现,挂其他医生的号,马上就办理,唯独这位辛医生的号,得等着。排队的人越来越多,郁闷烦躁的情绪也开始蔓延。有人开始埋怨里面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别的医生能挂,辛医生的不能挂?这时有人说了,工作人员需要得到医生是否出诊的指令后,才能决定是否挂号。于是,有人把愤怒的情绪开始瞄准了辛医生,有的说现在的医生都没责任心了,有的说人有了名气儿就要摆谱儿等等。这时候,排队的人群中有一位医院的保安说话了:算了,别埋怨了,这位辛大夫够可怜了,昨晚又看病看到10点多,不管有号没号,来了病人就看,顾不上吃饭,又累又饿,快虚脱了。

人群中顿时安静了下来。人们的情绪都得到了舒缓,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在这件事中,人们情绪的表现和控制,隐约有着某种特定的规律。为了更深入地解读这一点,让我们回到《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这本书首先让我们搞清楚了,人的坏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情绪触发扳机,意思是,某一件事的出现,会导致某种情绪,那么这件事就叫情绪的触发扳机。事实上,从“事”到“情绪”的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叫“认知”,即你对这件事的认识、思考和判断。同样的一件事,由于认知不同,则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比如,提前几天购买了一张火车票,结果乘车当天发现时间紧张,可能赶不上车,于是有的人很焦虑,怕自己当天到不了目的地,或者心疼车票钱。但有的人却没有一丝焦虑,因为他知道铁路部门关于退票和改签的最新制度,即便是火车开车后的2小时,都可以退票和改签。他还知道,当天还有其他的车次可以到达目的地,所以他能不急不躁。可以看出来,焦虑的情绪不是由乘车时间紧张这件事引起的,而是由对与这件事相关的认知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三种病态的认知模式及我对破解之法的理解。

一是恐怖化。常用句式是“万一……怎么办”,最擅长于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并发挥“蝴蝶效应”想象力,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故事情节的恐怖事件,成功地吓到自己。比如,从孩子最近作业完成不理想引起焦虑,想到学习有了困难,小升初去不了好学校,中考高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大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自己死了孩子怎么办!你可能觉得我这样联系很夸张,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类似恐怖化思维的家长还少吗?

面对“恐怖化”的认知模式,我们要知道,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掌握了规律,我们就会胸有成竹。你不会因黑夜笼罩而沮丧伤怀,因为你知道黎明必将到来,你不会因萧瑟冬日而失魂落魄,因为你知道春天就在前面。我们要知道,万事有因果,种下了善因,定会有善果。孩子成绩下滑,客观分析原因,是因为贪玩,还是因为压力大?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还是与老师的沟通有了障碍?找对了原因,弥补了不足,自然会有好的结果。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一种能力,与状态无关。孩子的成绩,我们的成就,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有多少人身居豪宅,方寸之心却无安放之地,有多少人头顶着耀眼光环,却走不出自己内心的黑暗。幸福,取决于是否对生命有一种敬畏,是否对生活充满好奇,是否对未来满怀希望。即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我也要在庭院种满莲花。有了这种心态,恐惧何在?

二是应该化认知。常用句式是“我必须……”“你应该……”。被这种认知模式操控的人,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于严苛。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在“我必须”的魔咒下养育孩子,做到了没日没夜,但没有做到“无怨无悔”: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就会伤心、愤怒,接下来用“你应该”的思维对待孩子,严厉斥责,再辅助于声泪俱下诉说自己的艰辛不易,引发孩子内疚,其结果或者养育出叛逆的恶霸,或者造就了抑郁的学霸。

面对“应该化”的病态认知模式,我们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正因如此,生命的过程才有更多的变量和风景,才会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至美境界。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你只需辛勤呵护付出,静等花期的到来,不必羡慕别人的满园春色,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沃野千里。我们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一条路可以“牵着蜗牛去散步”,不要总是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自己的主观想法,慢慢陪他走,你会发现魅力的花园,会闻到浓郁的花香,会感受到夜风的温柔,会听到鸟叫,听到虫鸣,会看到满天亮丽的星斗!   

三是合理化。常用句式是“天还没塌呢”“怎么着都行”。这种思维就是把什么都觉得很合理,不可思议地将不道德或不得体的行为合理化,骗自己接受这种行为。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差,出现了叛逆,品行开始变坏,有些家长却熟视无睹,消极对待,认为这是遗传,没有办法,或者认为孩子再大点儿就好了,或者以“存在就是合理”来自我安慰。

面对“合理化”的病态认知模式,我们要知道,丛林有法则,社会有规范,自由是相对的,个性不能没有边界,教育孩子不能随心所欲地散养,否则将来总有人会替你加倍地惩罚他。我们要知道适应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哀莫大于心死,有的人被齐腰的河水淹死,有的人被断电的冷库冻死,因为他们放弃了信念。我们要知道儒家的“尽人事,听天命”,佛家的“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基督教的“做好你能做到的,把不能做的交给上帝”,看到了吧,每一种智慧都在告诫我们,只有具备了前半句的努力,才有资格谈后半句的豁达。

以上是引发坏情绪的三类病态认知模式和和我对应对方法的理解。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知道的还是很少。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想法和感受,抛砖引玉,引导大家理解,好的情绪,需要有好的认知,好的认知,离不开更多的见识、更宽的视野和更好的选择。

最后,再回到文章开头挂号排队的故事。自始至终,也有的人在平静的等着,没有烦躁,没有埋怨,没有怒气,比如,我。因为我的孩子是这位辛医生看大的,在八九年的时间里,我知道他的很多事,他的为人,他的敬业。

情绪不好,真的可能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

怎么办呢?从此刻起,关心他人,拥抱世界,用理解、好奇、求知的心态度过每一天,请坚信,好情绪会时刻陪在你身边。

下载的评书是压缩包形式的,不知道密码怎么办?

一般下载的网站上有密码告诉你,你要在下载的网页上仔细找找,或者你在打开这个压缩文件的时候,在打开的解压窗口的右边(右边有文字),你仔细看看右边有没有密码,有的压缩包的密码在右边有提示。如果都没有,那就麻烦了,rar压缩包的破解是不容易的,只有放弃或者再重新寻找你需要的资源下载。

  • 评论列表:
  •  柔侣长野
     发布于 2022-10-13 14:58:09  回复该评论
  • 气质 。他父母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他的父亲胆小,有一点谨慎,是胆小慎微的,又非常勤劳诚实,非常保守,他这一辈子从来不跟别人借钱。他的母亲则完全不一样,她非常开朗乐观,而且很重
  •  馥妴邶谌
     发布于 2022-10-13 16:21:27  回复该评论
  • 对抗,去批评那些老员工,批评那些磨洋工的人。 面对这样的事情,说实话,很多公司的前辈们会说“你不去得罪他们就行了。”还会告诉你“你说的虽然没有错,但是那些人已经就那样了,你睁只眼、闭只眼不就完了吗?”这个时候,稻盛和夫先生坚信一句话—— 即便逆风而行,也要笔直前行 ——我特别喜
  •  俗野听净
     发布于 2022-10-13 20:18:31  回复该评论
  • 。更重要的是,在他78岁高龄那一年,他居然还应日本政府邀请,去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而他居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日航救活了,并且反亏为盈,甚至创造了当年利润最大、准点率最高的业绩。同时特别伟大,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他还没有拿一分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