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24小时接单的黑客,黑客业务,黑客怎么找,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乐影是不是木马病毒(小小影视有没有木马病毒)

本文导读目录:

乐鱼影音盒有病毒怎么办?!!!

你可以下个360急救箱进入安全模式扫描查杀一下,看看是否行得通。如果再不行的话,那就要重做系统,如果问题依旧存在,那就请格式化你的硬盘,再重做系统。

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木马病毒的?

电脑病毒的起源

电脑病毒的概念其实源起相当早,在第一部商用电脑出现之前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里,已经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蓝图。不过在当时,绝大部分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会有这种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Shock Wave Rider)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 7,000 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 虚拟科幻小说世界中的东西,在几年后终于逐渐开始成为电脑使用者的噩梦。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著名的ATT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很无聊的玩起一种游戏:彼此撰写出能够吃掉别人程序的程序来互相作战。这个叫做"磁芯大战"(core war)的游戏,进一步将电脑病毒"感染性"的概念体现出来。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UNIX系统下,写了一个会引起系统死机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与认同。科恩为了证明其理论而将这些程序以论文发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科恩的程序,让电脑病毒具备破坏性的概念具体成形。

不过,这种具备感染与破坏性的程序被真正称之为"病毒",则是在两年后的一本《科学美国人》的月刊中。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wdney)的专栏作家在讨论"磁芯大战"与苹果二型电脑(别怀疑,当时流行的正是苹果二型电脑,在那个时侯,我们熟悉的PC根本还不见踪影)时,开始把这种程序称之为病毒。从此以后我们对于这种具备感染或破坏性的程序,终于有一个"病毒"的名字可以称呼了。

第一个真正的电脑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一般而言,业界都公认这是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

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DOS时代的著名病毒

所谓"DOS时代的病毒",意思是说这是从DOS时代就有的老古董,诸位读者可别以为您现在已经进入Windows 95/98的年代,就不会感染DOS时期的病毒。其实由于Windows 95/98充其量不过是一套架构在DOS上的操作系统,因此即使是处在Windows 95/98之下,一不小心还是会惹火上身的!

耶路撒冷(Jerusalem)

这个古董级病毒其实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别称,叫做"黑色星期五"。为什么会有这么有趣的别称?道理很简单:因为只要每逢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日子,这个病毒就会发作。而发作时将会终止所有使用者所执行的程序,症状相当凶狠。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米开朗基罗的名字,对于一些早一点的电脑使用者而言,真可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著名的原因除了它拥有一代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杀伤力惊人:每年到了3月6日米开朗基罗生日(这也就是它为什么叫做"米开朗基罗"的原因)时,这个病毒就会以Format硬盘来为这位大师祝寿。于是乎,你辛苦建立的所有资料都毁于一旦,永无翻身之日。

猴子(Monkey)

Monkey据说是第一个"引导型"的病毒,只要你使用被Monkey感染过的系统软盘开机,病毒就会入侵到你的电脑中,然后伺机移走硬盘的分区表,让你一开机就会出现"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的信息。比起"文件型"病毒只有执行过受感染文件才会中毒的途径而言,Monkey的确是更为难缠了。

音乐虫病毒(Music Bug)

这个发作时会大声唱歌,甚至造成资料流失、无法开机的病毒,正是台湾土产的病毒。所以,当你听到电脑自动传来一阵阵音乐声时,别以为你的电脑比别人聪明,那很有可能是中毒了。

其实这种会唱歌的病毒也不少,有另一个著名的病毒(叫什么名字倒忘了)发作时还会高唱着"两只老虎"呢!

DOS时期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而且不断有人改写现有的病毒。到了后期甚至有人写出所谓的"双体引擎",可以把一种病毒创造出更多元化的面貌,让人防不胜防!而病毒发作的症状更是各式各样,有的会唱歌、有的会删除文件、有的会Format硬盘、有的还会在屏幕上显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与音效。不过幸运的 是,这些DOS时期的古董级病毒,由于大部分的杀毒软件都可以轻易地扫除,所以杀伤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Windows时期的来临

随着Windows 3.1在全球的风行,正式宣告了个人电脑操作环境进入Windows时代。紧接着,Windows 95/98的大为畅销,使得现在几乎所有个人电脑的操作环境都是在Windows状态下。而在Windows环境下最为知名的,大概就属"宏病毒"与"32位病毒"了。

宏病毒

随着各种Windows下套装软件的发展,许多软件开始提供所谓"宏"的功能,让使用者可以用"创造宏"的方式,将一些繁琐的过程记录成一个简单的指令来方便自己操作。然而这种方便的功能,在经过有心人士的设计之后,终于又使得"文件型"病毒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传统的文件型病毒只会感染后缀为exe和com的执行文件,而宏病毒则会感染Word、Excel、AmiPro、Access等软件储存的资料文件。更夸张的是,这种宏病毒是跨操作平台的。以Word的宏病毒为例,它可以感染DOS、Windows 3.1/95/98/NT、OS/2、麦金塔等等系统上的Word文件以及通用模板。

在这些宏病毒之中,最为有名的除了后面要讲的Melissa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Taiwan NO.1B 。这个病毒的发作情形是:到了每月的十三号,只要您随便开启一份Word文件,屏幕上会出现一对话窗口,询问你一道庞杂的算数题。答错的话(这种复杂的算数大概只有超人可以很快算出来吧)就会连续开启二十个窗口,然后又出现另一道问题,如此重复下去,直到耗尽系统资源而死机为止。

虽然宏病毒有很高的传染力,但幸运的是它的破坏能力并不太强,而且解毒方式也较容易,甚至不需杀毒软件就可以自行手动解毒。

32位病毒

所谓"32位病毒",则是在Windows 95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态文件型病毒,它虽然同样是感染exe执行文件,但是这种病毒专挑Windows的32位程序下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去年大为流行的CIH病毒了。

CIH病毒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把自己的本体拆散塞在被感染的文件中,因此受感染的文件大小不会有所变化,杀毒软件也不易察觉。而最后一个版本的CIH病毒,除了每个月26日发作,将你的硬盘Format掉之外,有时候还会破坏主板BIOS内的资料,让你根本无法开机!虽然目前大部分的杀毒软件都有最新的病毒码可以解决这只难缠的病毒,不过由于它的威力实在强大,大家还是小心为上。(CIH又可能在今年4月26发作,你不会有事吧?)

Internet的革命

有人说Internet的出现,引爆了新一波的信息革命。因为在因特网上,人与人的距离被缩短到极小的距离,而各式各样网站的建立以及搜寻引擎的运用,让每个人都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得想要的信息。

Internet的盛行造就了信息的大量流通,但对于有心散播病毒、盗取他人帐号、密码的电脑黑客来说,网络不折不扣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渠道。也因此,我们这些一般的使用者,虽然享受到因特网带来的方便,同时却也陷入另一个恐惧之中。

病毒散播的新捷径

由于因特网的便利,病毒的传染途径更为多元化。传统的病毒可能以磁盘或其他存储媒体的方式散布,而现在,你只要在电子邮件或ICQ中,夹带一个文件寄给朋友,就可能把病毒传染给他;甚至从网络上下载文件,都可能收到一个含有病毒的文件。

不过虽然网络使得病毒的散布更为容易,但其实这种病毒还是属于传统型的,只要不随便从一些籍籍无名的网站下载文件(因为有名的网站为了不砸了自己的招牌,提供下载的文件大都经过杀毒处理),安装杀毒软件,随时更新病毒码,下载后的文件不要急着执行,先进行查毒的步骤(因为受传统病毒感染的程序,只要不去执行就不会感染与发作),多半还是可以避免中毒的情形产生。

第二代病毒的崛起

前面所谈的各式各样的病毒,基本上都是属于传统型的病毒,也就是所谓"第一代病毒"。会有这样的称呼方式,主要是用来区分因为Internet蓬勃发展之后,最新出现的崭新病毒。这种新出现的病毒,由于本质上与传统病毒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就有人将之称为"第二代病毒"。

第二代病毒与第一代病毒最大的差异,就是在于第二代病毒传染的途径是基于浏览器的,这种发展真是有点令人瞠目结舌!

原来,为了方便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上能制造出更精彩的动画,让网页能更有空间感,几家大公司联手制订出Active X及Java的技术。而透过这些技术,甚至能够分辨你使用的软件版本,建议你应该下载哪些软件来更新版本,对于大部分的一般使用者来说,是颇为方便的工具。但若想要让这些网页的动画能够正常执行,浏览器会自动将这些Active X及Java applets的程序下载到硬盘中。在这个过程中,恶性程序的开发者也就利用同样的渠道,经由网络渗透到个人电脑之中了。这就是近来崛起的"第二代病毒",也就是所谓的"网络病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目前常见的第二代病毒,其实破坏性都不大,例如在浏览器中不断开启窗口的"窗口炸弹",带着电子计时器发出"咚咚"声的"闹闹熊"等,只要把浏览器关闭后,对电脑并不会有任何影响。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也难保不会出现更新、破坏性更大的病毒。

只是,我们也不需要因为这种趋势而太过悲观,更不用因噎废食地拒绝使用电脑上网。整个电脑发展史上,病毒与杀毒软件的对抗一直不断的持续进行中,只要小心一点,还是可以愉快地畅游在因特网的世界里。

关于最新木马病毒

诺顿360 ? LZ没有搞错吧 诺顿没有和360安全卫士合作啊。那是NOD32 你用360查出来的是个普通的木马,国产的病毒。 一般外国的杀毒软件杀不到国产病毒。

别人传给我的电影,不是压缩包,里面会不会有木马病毒.

传木马有两种可能,一是捆绑,就是把木马捆绑在视频文件上,打开视频后木马自动运行,还有一种是弹窗式的,在rm视频中常见,打开视频后自动打开一网页,通常都是木马网页。你用杀毒软件查下就可以了,现在弹窗式的一般好的播放器都会禁止的,放心的看吧!------手机一字一字的打的,累啊!!

杀毒软件,那个垃圾

1、先从监控来看,瑞星2004-2005是用的DLL注入写的,也就是很多病毒用的方式,所以占内存非常大,监控很差劲。DLL注入监控最大的弱点就是对网页病毒监控困难,这也是瑞星最大的弱点。2006用了好像用了挂钩子技术,有很大进步。

KV的监控要好很多,差不多相当于防毒墙,你用迅雷下个病毒就知道了,在下载过程中就被干掉,而瑞星要在下载完才可以杀掉。

2、杀毒方面,这个就要看杀毒引擎了,KV的引擎跟卡巴的很类似,我不想打击大家,全世界只有五家公司有自己的引擎,其它都是仿制的,中国的杀毒软件也一样。瑞星的引擎不太好,无法彻底清除自我复制型病毒。这是瑞星第二大弱点。瑞星无法彻底清除病毒,像爱情后门、ROSE。瑞星杀毒不彻底。ROSE用瑞星杀毒以后还是不能直接双击打开,用KV直接可以恢复原样。

3、杀壳方面,瑞星现在的引擎是杀不了壳的,新的引擎还不知道脱壳技术怎么样,现在在公测,KV可以干掉流行的壳,这很不错了,不能杀壳的杀毒软件,意味着什么,对付有壳保护的病毒变种基本是废品。这也是杀毒软件引擎好坏的基本标准,为什么大家用卡巴,就是它脱壳厉害,是变种木马的克星。

4、病毒库方面,在这个方面,KV就差很多了,现在的KV病毒库非常不全,特别是木马库。现在知道为什么KV过不了西海岸的木马认证了吧,引擎很好,但病毒库不全。这是现在KV的致命弱点。所以金山都过了,KV到现在还过不了。

5、自带的防火墙,瑞星的墙要比KV的墙好很多,这个我就不用说了。

不过我最后说一句,全世界最厉害的杀毒引擎是DR.WEB 的比卡巴的都厉害。基本上可以杀所有的壳,用的动态虚拟机脱壳技术,连北斗的也可以轻松干掉。

DR.web是一个俄罗斯的杀毒软件,就是大家所说的大蜘蛛。和卡巴基本是一样的,但引擎和技术不一样,是俄罗斯官方和军队的采用的产品,商业和个人大多是采用卡巴,分两个版本。

驱逐舰用的它的引擎,但毕竟是假蜘蛛,杀毒效果和DR。WEB根本不一样

只有一个对外,而且它的技术是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为后盾的。这个杀毒软件公司目标不是赚钱,纯粹为了技术,所以现在都没有中文版,它从来不把二进制病毒和不能发做的木马列入病毒库,所以在一些测试中名字不是很靠前,甚至很少参加测评,但杀毒实力绝对在卡巴以上,占用内存很少,差不多4兆。

全世界五大杀毒引擎:

1、第一个当然是要说说诺顿了,首创实事监控技术,还知道微软的代码。大家都说诺顿不好,其实诺顿的引擎很强大。从最底层保护计算机,所以运行起来不太快,只是杀毒理念不同,才让诺顿不适合个人用户。它主要以隔离为主,防止企业文件被删除。因为有些被病毒感染了的文件根本不能完全杀毒。直接删除又会破坏文件,所以诺顿最适合企业用户选择。

2、第二应该就是咖啡了,这个杀毒软件把主要能力放在防毒上,也用了虚拟脱壳技术,基本所有壳都可以干掉,现在知道为什么它这么火了吧,北斗的壳,我不知道能不能干掉,但它的虚拟技术没有DR。WEB的好,用加密XTA算法(基本与DES一样很难破解)写的病毒,它和卡巴就都废掉了。

3、第三个就是熊猫了,哈哈,这个西班牙的东东,全球第一个自动升级的,人家的引擎也相当不错,速度绝对一流,查杀彻底,但病毒库有点欧洲化,所以在中国用着不太好用,占内存很大,金山好像现在就在防熊猫,监控好像不是,杀毒和升级都是防造熊猫的,金山的监控很LJ,你用用就知道了。

4、这个就是俄罗斯的卡巴斯基了,6.0 的引擎我还没有分析过,人家的确是自己的引擎,以前KV就是防造的卡巴。但现在的KV好像更优化了。

5、DR.WEB、也是俄罗斯的引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合作开发的,军方和克里姆林宫专用。启发式加虚拟脱壳,北斗的壳,外面再加壳,加跳针也可以干掉,占用内存很少。可以说是最强的引擎。对付变种病毒和木马最好了。可以干掉加密XTA算法。清除极其复杂的病毒。

驱逐舰用的它的引擎,但毕竟是假蜘蛛,杀毒效果和DR。WEB根本不一样

今天用驱逐舰全面扫描了一下,没有发信什么但用DR。WEB一扫发现这么多没有扫出来,虽然大多数是广告。

看来核心技术比dr.web 还是差很多,大家不要以为你真的用上了DR。WEB人家俄罗斯说了,核心的东西是不卖的

关于NOD这个我说一下,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杀毒软件,不过它的引擎好像不是自己的,好像是自己做了很大的改进,杀毒很像熊猫,又不是熊猫,监控和DR。WEB很像,形势好像也一样,有两个进程,监控用的虚拟脱壳加启发式,但方式绝对不一样,我也不清楚它是谁的引擎,监控很智能,我晚上试了一下可以对付一次北斗加壳的病毒,加了跳针就不行了,我一运行灰鸽子竟然在我的计算机上生成了一个自动连接的文件,NOD一点都没有感觉。让我忙了好久才杀掉。加了内存免杀直接就过了,监控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付两次加北斗壳的病毒,完全没有感觉,你可以加两次壳上报给它,估计会得奖。

再就是它对付国内的木马,很差劲,很多杀不出来,特别是现在国内木马这么猖獗,你看到瑞星升级的病毒库了吗?木马几乎占90%,我感觉还是别用这个杀毒软件好,我试了几个盗QQ的木马,结果就查出一个来,这个杀毒软件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在国内用就感觉不合适了。对付灰鸽子不如KV,不是说它杀毒不行,是病毒库的问题,软件很不错,我很喜欢这个杀毒软件,理念很先进,占内存又少。我对它不是很了解,不要骂我。

今天我加入趋势和小红伞,趋势是日本控股的杀毒软件,所以我一直都不用,不过我大二的时候趋势出了一个很好的破解,我就把学办的计算机都装了趋势(我当时在法学院学办和网站勤工俭学做反病毒和维修工),不是因为它好用,我只是想让小日本的升级服务器硬盘多转转,给它耗耗电,也让他为中国人民免费工作工作,趋势前几年很厉害的,特别是它的企业版,基本可以和咖啡抗衡,它的引擎是模仿诺顿的,理念也和诺顿一样。记得我上中学时它出了一个乐亿阳,当时卖28块钱,还有监控带升级,那个时候,瑞星还是3张软盘呢,但它的个人版真的不怎么样,要用就用企业版吧。

小红伞是典型的DR.WEB的模仿产品。至少杀毒引擎一样,应该和驱逐舰的效果差不多,连启动扫描的方式都一样。内存扫描和杀毒扫描分开。这个家伙我是很喜欢的,很早以前就用过,竟然杀掉了当时瑞星杀不了的爱情后面,用的还是那个免费的,你们喜欢的太金版,当时由于没有升级的方法就放弃了。

还有人说卡巴的杀毒太占内存了,这个是真的,我感觉卡巴并不成功,至少不是一个最好的杀毒软件,一个好的杀毒软件,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不托计算机,看看NOD32的设计,要是NOD有卡巴的病毒库,估计我会一直用它,今天用NOD32开了几个网页,又中毒了,简直就是对中国用户的漠视,关键是在中国没有市场,没有利润才会这样,不过要是大家买正版的话,我还是推荐中国的,我就一直买正版,包括我的XP都是正版的,真的就是比大街上买的那些Xp稳定,所以测试还是别用那些所谓的破解,瑞星2005的盗版和正版的杀毒就有区别,但我很少买外国的正版,一直用江民的正版,瑞星我也有正版,当是是为了测试用了它,你知道以前的瑞星总会有个提示,请反复查杀,什么叫反复,就是一次清除不了,就是说明2005版瑞星的引擎跳杀很严重,一次不能彻底清除自我复制型病毒,那个瑞星2005的时候,我当时拿着盒饭站在服务器前面,看着它的监控被爱情后面干掉的,伤心死了,金山我是买的金山网镖V,90大洋阿。用金山的朋友注意了,它的中级规则,是不防止别人PING的,调到高级又没法在线看电影,规则真的不太好,不过一般家庭也够了,卡巴斯基防黑客在局域网好像也不能防止别人PING你,KIS6.0的防火墙,我还没有试过,但推荐你把它调成学习模式,它默认的是低,现在不买金山了,你要买的话就买KV和新引擎的瑞星吧,估计新引擎的瑞星要胜过KV,前提是KV不进步,但KV和卡巴最近的合作很密切,估计到下一个版本,引擎可能会达到卡巴6.0的标准,支持国产,中国才会强大!!你看看韩国的汽车,基本韩国人都用韩国自己的汽车。卡巴的扫描是所有文件都扫描,所以很卡阿,你关了监控也没有用,它在系统内部运行。不过杀毒绝对........不说了

对了今天出了熊猫的2007中文,熊猫最新的引擎已经超过了NOD32的速度,在一个国外的测评上看到的,占内存少了很多,我现在在测试,很流畅。你们可以试一下。感觉还是不错的。过几天再做个防火墙的分析。希望大家支持我,我把字放大了,这样对视力有好处,有什么问题就说好了,我会不段更新,一定记住杀毒软件一定不要托机器,要不就违反了基本的原则。那和你常年中毒有什么区别

以下为各家厂商的杀毒引擎简介,文中有一部分来源于业已公开的技术资料,有一部分来源于在病毒论坛上被奉为经典的反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厂商技术人员的介绍(官方和私下的都有)。

1.诺顿:这个最熟悉了,诺顿的杀毒软件实际上防止侦测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很多病毒程序在子程序段中经常借鉴搞崩诺顿的代码,希望在新版本中诺顿可以采用更强的自身防护技术。诺顿的引擎应该是完全自成封闭体系的,没有资料证实诺顿曾经购买或者借鉴过别的杀毒引擎。传闻很多公司都在设计时参考过卡巴斯基的泄漏版引擎设计,因此曾经在微软社区在线聊天时,问过这个问题。回贴一致认为诺顿借鉴卡巴斯基的杀毒引擎毫无必要,它自己的引擎搞得挺好的。有一个叫fenssa的家伙甚至回贴说不考虑病毒库因素,诺顿的杀毒引擎相当先进,综合防护性能很好。在微软,除了用mcafee的就使用诺顿的(这一点我比较相信,很少见到别的杀软在微软被使用)。从诺顿的技术文档描述和在病毒论坛上流传的29A的一个家伙搞的一篇叫虚拟机环境下诺顿工作过程的步进追踪和反编的文章来看,诺顿的杀毒引擎应该是传统的静态代码对应与实时监控的完美结合,应该有一些改进的虚拟机技术在里面(诺顿的人并不怎么推崇虚拟机技术)。诺顿的杀毒速度慢,应该源于诺顿采用了较多的静态代码这种传统的检查方式有关。我个人非常喜欢诺顿的隔离机制,我认为在没有确定完全正确的处理方式之前,删除是不应该被采用的。一个高手写的病毒应该能尽可能的与系统进程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的优势立刻显现。诺顿资源占用量比较大,但实现了如下设计目标:能识别的病毒和被识别为病毒的进程完全可以正确处理,对已经不可能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尸体‘不会产生误判,更不会出现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在处理完某病毒后又检测其为病毒的状况。

很多人认为诺顿企业版和个人板采用的引擎完全一致这种理解不很正确。实际上企业版在个人板的技术上还是有改进的。zdnet上刊登过一篇文章指出:企业版和个人版引擎的核心规则完全一样,但在前端文件汇入部分企业版是优于个人版的,企业版使用了更多的API接口。文章中说,在大规模文件扫描时,企业版明显优于个人版。并且由于使用了负载技术,企业版资源占用还好一点。另外据说企业版支持基于网络的多重负载技术。

2.Mcafee: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mcafee收购过别的杀毒软件引擎设计公司,据回贴可知为所罗门。在网上很少能看到关于对mcafee的杀毒引擎进行过分析的技术文档,但从他自己宣传的资料看,mcafee对虚拟机技术和实时监控研究的都挺彻底的。比如他最近宣传防止应用程序溢出(大致这个名字)的技术,应该是在不考虑硬件平台的情况下虚拟机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结合的上乘之作,尽管经常出现错误的溢出侦测(软件层面的放溢出技术确实不很稳定)。在处理大量的文件时,mcafee有一定的速度优势(微软社区中有这个问题的论述)。有来自于mcafee论坛的消息说,mcafee 正在研究更先进的智能码扫描技术,估计肯定比东方卫士搞得要好。根据组长的回贴,McAfee自发布VSE8.0i以来就着重于"前慑防范"这一新型的安全领域,并且NORTON也在超这一方向迈进。"前慑防范"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运用部分防火墙技术外加其入侵检测技术有效的阻断病毒的传播源,以至于病毒在传染的初期无法得到大面积的传播降低了危害性;其二为依靠其强大的特征码检测技术(Extra.dat)对病毒的行为方式、特征代码等进行检测,依靠它强大的研发团队以及策略联盟伙伴使其在这一领域独树一帜。诺顿能在其新版产品中也加入了一些原本属于防火墙的功能。发邮件询问诺顿的研究人员为什么没有采用特征码杀毒技术,回应说一个完美的特征码扫描技术应该能够达到根据用户的指定加入特定文件为病毒的目的,也就是当用户指定某个活动程序为病毒时,杀毒软件的引擎能够根据自身的规则为该活动程序定义一个特征码,并且在控制该活动程序时,能够有效地断绝其与系统正常进程的关联。在没有这个水平之前,诺顿不会大规模采用特征码技术。从mcafee的技术文档来看,mcafee也只是有限度的试验性的研究该技术,并在比较有把握的地方应用。实际上两家公司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卡巴斯基:被过度神话的杀毒软件。我个人非常尊重卡巴斯基的高水准,但说句实话,在不考虑资源占用的情况下,卡巴斯基并没有什么足够的理由能够让我放弃诺顿,二者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差异。在稳定性上,卡巴斯基比诺顿要差一些。由于早些年卡巴斯基的引擎曾经泄漏(实际上泄漏的并不是初始源代码,只是泄漏的引擎可以比较容易的反编),因此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卡巴斯基引擎的非常详细的技术分析,尤其是德国的病毒高手写的关于如何优化卡巴斯基杀毒引擎的文章,被认为是所有采用卡巴斯基引擎的杀毒软件厂商必看的文章之一,就象美国人写的那篇VB100到底怎么测试杀毒软件(里面作者综合近几年的测试结果推测了VB100在测试时可能使用的病毒类型,相关比例等)是杀毒软件厂商在将自己的软件送测前必看的文章一样。从网上大量的分析文档看卡巴斯基的虚拟机技术是很优秀的,但是去年有人发贴认为卡巴斯基的良好的性能来源于它非常庞大的病毒库和良好的升级速度,其杀毒引擎设计水平并不高于其余的公司。卡巴斯基的引擎采用了所谓的单一形式的规则判断,众所周知诺顿是基于分类的规则处理。卡巴斯基的引擎在文件标识比对病毒库的时候被认为有着很好的性能,充分利用了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但令人担忧的是,该公司对最新出现的技术并不充分重视"(英国的计算机杂志去年年末的评论),究竟是对原有引擎进行彻底改进还是大量使用新技术,估计谁都不知道。卡巴斯基的引擎存在叫做所谓的"过与简短的文件码"问题,说白了就是有时候会鞭尸,它的研究人员说正在改进。前段时间有人发帖子中指出病毒编写者只认可卡巴斯基,说实话看了很多论坛文档,好像没有哪个强人这么说过。卡巴斯基走的是与美国厂商有很大区别的研发道路,卡巴斯基很少引用别的公司开发的技术,而是在不断的深化,改进自身的杀毒引擎,单从某些方面评论,卡巴斯基的引擎代表着业界最高水准,但并不是全部。卡巴斯基是一款很好的杀毒软件,但并不是神。应该说它与诺顿,mcafee一样都站在杀毒软件的顶峰水平上。

在国内,一直有江民的杀毒软件采用卡巴斯基引擎的传闻,说句实话业界相当一部分杀毒软件都参考了其引擎设计,即使在国内也没有足够的信息证实只是江民参考了其引擎设计。很多人都使用各种各样的病毒包对卡巴斯基和江民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是完全一样。说句实话,这种测试并没有什么可信性,对化石孢的检测各种杀毒软件结果几乎都一样。只有两种方法能够说两者的引擎如何:1.将两款软件送至VB100或者类似的权威机构进行测试,如果两者对其中未知病毒的测试结果(这个结果并不公布,厂商自己去买)完全一样,那什么都没说的。两个不同的引擎机制在对待同样大规模的未知病毒库时出现相同的检测结果近乎是不可能的。可惜的是,江民没有参加过VB100测试,好像也不大可能个人有足够庞大的未知病毒库来进行检测。2.采用类似于破解的方法进行反编,分析整个软件的工作机制,工作量有多大相信都能猜出来,也没有见过有人搞过这种研究。因此我个人只能认为江民可能(较大程度的)参考了卡巴斯基的杀毒引擎设计,但从两款杀毒软件的灵敏程度,杀毒速度等诸多方民看,即使江民采用了卡巴斯基的引擎,江民也应该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源代码修改或者优化,另外也有消息说江民在引擎中加入了一些自己开发的技术,在实现方法上类似于数字码技术。霏凡上曾有高手指出假如公布两款软件的源代码,可能并不会有人能看出二者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当发现江民的软件并不能使用卡巴斯基的病毒库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即便曾经借鉴过,二者也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不同的杀毒引擎。可能在win3.x平台下,二者曾经很相近;但是今天我们在使用winxp.即使江民确实采用过卡巴斯基的引擎,那么可以说江民在某些方面发展了这套引擎,尽管这种发展未必与原始的研发方向相符。但无论基于何种角度考虑,我认为江民的杀毒软件还是有优秀之处的。毕竟你回头看一看国内的杀毒软件厂商,在真正的技术研发领域只有这么一面旗帜偶尔飘扬。一步步走下来,江民还是有技术进步的。只就纯技术因素而论,假如江民采用了卡巴斯基的引擎,那么今天两家厂商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着那套原始的引擎,这未必是坏事,只要不固步自封,我们好像没什么必要争论两家厂商是否一个原始祖先,怕的就是在别人都往前跑的时候自己停下来,这跟自取灭亡没什么区别。尽管市场是杀毒软件厂商的第一要素,但别忘了技术是一个杀毒软件能否基业常青的决定性力量。

今天晚上再加入金山和F-Secure杀毒,从它们来看多引擎

这两款杀毒以前都以多引擎著称,看看真实的情况,说起金山,感觉有点遗憾和压抑。对自己的正版用户都撒谎骗人,大家一定知道金山毒霸是怎么出道的,途经和今天的病毒驱逐舰是一样的,在DR。WEB的引擎外面加了个包装。不过在中国是金山公司加的。当年的毒霸其实真的不错,可以说比当时的瑞星和KV都好,这也是应该的,拿DR。WEB和当时的瑞星和KV比,中国的当然干不过它。所以金山毒霸当时一举成功。但当时金山根本不是它说的多引擎,其实就一个DR。WEB的。为什么阿?大家一定认为我乱说,事实上毒霸2003号称集成AVP引擎,2002版及之前又号称是Dr.Web的,可见其所谓“国内引擎”是Dr.Web,金山并无其自己的引擎。其实DR。WEB在2002年以前就停止了和金山的合作,你现在知道金山毒霸的用户为什么从2002版金山开始就老是骂金山毒霸不管用了吧。的确从2002版金山毒霸,质量就十分差了。还有一点,你把金山毒霸和DR。WEB一起打开杀毒,看看占多少内存。估计今天的机器也够呛,要真是多引擎,当时的机器的性能能运行吗?扫描能那么快吗?简直就是骗人。

人家F-Secure的杀毒软件才真正是多引擎(以前的版本),故乡芬兰,集成了AVP,LIBRA,ORION,DRACO四套杀毒引擎。基本是走的卡巴的路线,加上自己的引擎,现在的F-Secure占内存很少,现在是不是多引擎我就不知道了,有很多人喜欢这个东东,我告诉你有个办法可以拿到正版,你去用微软推荐杀毒,其中就有这个,不过是英文版的,可以用一年,破解的生级后,容易出现像DR。WEB那样的情况,从汉化的变成英文的,如果只杀毒的话,这个F-Secure我还是很推荐的,现在的病毒库也不如以前的版本了,你装上它就会发现它有N个进程,很占内存,这个家伙才是真正的多引擎,这个家伙很早就集成了卡巴得引擎,甚至在一段时间还在VB100中超过了卡巴,你运行一下就知道什么叫多引擎杀毒了。

在我看来金山是最会做秀的,把木马库拿出来做个木马专杀,当时的木马专杀仅仅可以检查EXE关联与win.ini,winstart.bat以及system.ini,就不用说和国外的木马专杀比了,估计木马克星也会笑死它,在防火墙上加入杀毒引擎,这些其实都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作用只由一个,作秀让中国不懂杀毒软件的老百姓去买金山毒霸,自从不用DR。WEB引擎以后金山几乎就LJ到家了,如果你是金山的FANS一定看过金山毒霸6加强版出来时,他们说过一句话,“我们从来没有对毒霸这么有信心过”看来自己也是知道不行的,那个时候为什么有信心了,因为加强版终于可以查杀他们在2003版就宣传的可以彻底查杀RAR文件病毒。现在金山的新引擎居然说可以杀某些很生猛的壳,甚至加壳后加跳针的,简直就是骗人。它没有虚拟脱壳怎么杀啊???这不是坑中国老百姓吗?金山的FANS可能看到要骂我了,用事实来说话,你如果在病毒重灾区,你装上金山毒霸2007,从此你就别清闲了!!!我什么都不说,不信你就试试看。

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哪个杀毒是完没无缺”的因为它们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比如有的脱壳强等,这就得看看你是追求哪个方面的了!

木马和病毒有什么区别?谁有病毒排行榜资料?

06上半年十大病毒排行榜出炉 灰鸽子成毒王

http://tech.163.com/06/0710/18/2LML9LQ6000917GF.html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InformationWeek》最近评出了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 (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下面就是这20年来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

CIH

估计损失:全球约2,000万~8,000万美元,计算机的数据损失没有统计在内。

CIH病毒1998年6月爆发于中国台湾,是公认的有史以来危险程度最高、破坏强度最大的病毒之一。

CIH感染Windows 95/98/ME等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能够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据此继续感染其他可执行文件。

CIH的危险之处在于,一旦被激活,它可以覆盖主机硬盘上的数据并导致硬盘失效。它还具备覆盖主机BIOS芯片的能力,从而使计算机引导失败。由于能够感染可执行文件,CIH更是借众多软件分销商之力大行其道,其中就包括Activision游戏公司一款名为“原罪”(Sin)游戏的演示版。

CIH一些变种的触发日期恰好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日,因此它也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病毒。但它不会感染Windows 2000/XP/NT等操作系统,如今,CIH已经不是什么严重威胁了。

梅利莎(Melissa)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宏脚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 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件的公司措手不及,为了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梅利莎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

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而单击这个文件(成千上万毫无疑虑的用户都是这么做的),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更加令人恼火的事情还在后头——一旦被激活,病毒就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台词修改用户的Word文档。

我爱你(ILOVEYOU)

损失估计:全球约100亿~150亿美元

又称情书或爱虫。它是一个Visual Basic脚本,设计精妙,还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饵——爱的诺言。

2000年5月3日,“我爱你”蠕虫病毒首次在香港被发现。

“我爱你”蠕虫病毒病毒通过一封标题为“我爱你(ILOVEYOU)”、附件名称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邮件进行传输。和梅利莎类似,病毒也向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中的联系人发送自身。

它还大肆复制自身覆盖音乐和图片文件。更可气的是,它还会在受到感染的机器上搜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病毒作者。

由于当时菲律宾并无制裁编写病毒程序的法律,“我爱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过一劫。

红色代码(Code Red)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红色代码”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红色代码”还被称为Bady,设计者蓄意进行最大程度的破坏。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 www.worm.com!”。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 (DoS)攻击。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个病毒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据估计多达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SQL Slammer

损失估计:由于SQL Slammer爆发的日期是星期六,破坏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并不大。尽管如此,它仍然冲击了全球约50万台服务器,韩国的在线能力瘫痪长达12小时。

SQL Slammer也被称为“蓝宝石”(Sapphire),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现。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蠕虫病毒,给互联网的流量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标并非终端计算机用户,而是服务器。它是一个单包的、长度为376字节的蠕虫病毒,它随机产生IP地址,并向这些IP地址发送自身。如果某个IP地址恰好是一台运行着未打补丁的微软SQL服务器桌面引擎(SQL Server Desktop Engine)软件的计算机,它也会迅速开始向随机IP地址的主机开火,发射病毒。

正是运用这种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SQL Slammer在十分钟之内感染了7.5万台计算机。庞大的数据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负,如此循环往复,更高的请求被发往更多的路由器,导致它们一个个被关闭。

冲击波(Blaster)

损失估计:20亿~100亿美元,受到感染的计算机不计其数。

对于依赖计算机运行的商业领域而言,2003年夏天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T人士在此期间受到了“冲击波”和“霸王虫”蠕虫的双面夹击。“冲击波”(又称“Lovsan”或“MSBlast”)首先发起攻击。病毒最早于当年8月11日被检测出来并迅速传播,两天之内就达到了攻击顶峰。病毒通过网络连接和网络流量传播,利用了Windows 2000/XP的一个弱点进行攻击,被激活以后,它会向计算机用户展示一个恶意对话框,提示系统将关闭。在病毒的可执行文件MSBLAST.EXE代码中隐藏着这些信息:“桑(San),我只想说爱你!”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你为什么让这种事情发生?别再敛财了,修补你的软件吧!”

病毒还包含了可于4月15日向Windows升级网站(Windowsupdate.com)发起分布式DoS攻击的代码。但那时,“冲击波”造成的损害已经过了高峰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霸王虫(Sobig.F)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超过100万台计算机被感染.。

“冲击波”一走,“霸王虫”蠕虫便接踵而至,对企业和家庭计算机用户而言,2003年8月可谓悲惨的一月。最具破坏力的变种是Sobig.F,它8月 19日开始迅速传播,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自身复制了100万次,创下了历史纪录(后来被Mydoom病毒打破)。病毒伪装在文件名看似无害的邮件附件之中。被激活之后,这个蠕虫便向用户的本地文件类型中发现的电子邮件地址传播自身。最终结果是造成互联网流量激增。

2003年9月10日,病毒禁用了自身,从此不再成为威胁。为得到线索,找出Sobig.F病毒的始作俑者,微软宣布悬赏25万美元,但至今为止,这个作恶者也没有被抓到。

Bagle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并在不断增加

Bagle是一个经典而复杂的蠕虫病毒,2004年1月18日首次露面。这个恶意代码采取传统的机制——电子邮件附件感染用户系统,然后彻查视窗(Windows)文件,寻找到电子邮件地址发送以复制自身。

Bagle(又称Beagle)及其60~100个变种的真正危险在于,蠕虫感染了一台计算机之后,便在其TCP端口开启一个后门,远程用户和应用程序利用这个后门得到受感染系统上的数据(包括金融和个人信息在内的任何数据)访问权限。据2005年4月,TechWeb.com的一篇文章称,这种蠕虫 “通常被那帮为了扬名而不惜一切手段的黑客们称为‘通过恶意软件获利运动’的始作俑者”。

Bagle.B变种被设计成在2004年1月28日之后停止传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其他变种继续困扰用户。

MyDoom

损失估计:在其爆发的高峰期,全球互联网的速度性能下降了10%,网页的下载时间增加了50%。

2004年1月26日几个小时之间,MyDoom通过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传播,顷刻之间全球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冲击波。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Norvarg,它传播自身的方式极为迂回曲折:它把自己伪装成一封包含错误信息“邮件处理失败”、看似电子邮件错误信息邮件的附件,单击这个附件,它就被传播到了地址簿中的其他地址。MyDoom还试图通过P2P软件Kazaa用户网络账户的共享文件夹来进行传播。

这个复制进程相当成功,计算机安全专家估计,在受到感染的最初一个小时,每十封电子邮件就有一封携带病毒。MyDoom病毒程序自身设计成2004年2月12日以后停止传播。

震荡波(Sasser)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

“震荡波”自2004年8月30日起开始传播,其破坏能力之大令法国一些新闻机构不得不关闭了卫星通讯。它还导致德尔塔航空公司(Delta)取消了数个航班,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关闭了系统。

与先前多数病毒不同的是,“震荡波”的传播并非通过电子邮件,也不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

“震荡波”病毒是利用了未升级的Windows 2000/XP系统的一个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复制,蠕虫便主动扫描其他未受保护的系统并将自身传播到那里。受感染的系统会不断发生崩溃和不稳定的情况。

“震荡波”是德国一名17岁的高中生编写的,他在18岁生日那天释放了这个病毒。由于编写这些代码的时候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德国一家法庭认定他从事计算机破坏活动,仅判了缓刑。

http://news.csdn.net/n/20061020/96477.html

  • 评论列表:
  •  冢渊眼戏
     发布于 2022-05-29 13:11:47  回复该评论
  • 了后期甚至有人写出所谓的"双体引擎",可以把一种病毒创造出更多元化的面貌,让人防不胜防!而病毒发作的症状更是各式各样,有的会唱歌、有的会删除文件、有的会Format硬盘、有的还会在屏幕上显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与音效。不过幸运的 是,这些DOS时期的古
  •  依疚野の
     发布于 2022-05-29 16:37:32  回复该评论
  • 传的可以彻底查杀RAR文件病毒。现在金山的新引擎居然说可以杀某些很生猛的壳,甚至加壳后加跳针的,简直就是骗人。它没有虚拟脱壳怎么杀啊???这不是坑中国老百姓吗?金山的FANS可能看到要骂我了,用事实来说话
  •  痴妓乘鸾
     发布于 2022-05-29 20:36:24  回复该评论
  • 管用了吧。的确从2002版金山毒霸,质量就十分差了。还有一点,你把金山毒霸和DR。WEB一起打开杀毒,看看占多少内存。估计今天的机器也够呛,要真是多引擎,当时的机器的性能能运行吗?扫描能那么快吗?简直就是骗人。 人家F-Sec
  •  囤梦歆笙
     发布于 2022-05-29 21:08:00  回复该评论
  • 以干掉加密XTA算法。清除极其复杂的病毒。 驱逐舰用的它的引擎,但毕竟是假蜘蛛,杀毒效果和DR。WEB根本不一样 今天用驱逐舰全面扫描了一下,没有发信什么但用DR。WEB一扫发现这么多没有扫出来,虽然大多数是广告。 看来核心技术比dr.w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